侯孝贤导演电影之路(8)

 

实践了这种模式之后才可以去法国拍法国片《红气球》,都是这样的。因为我们通常拍片没有人会注意她是住什么地方,她要到这个地方,所以她会经过什么,有什么可能。就像前两天我和我儿子到天星码头坐渡轮到对岸。到了对面,我说,哎哟,已经换了,皇后码头变了,原来是围一个围脖,好像一个堤防一样。然后在中环绕一绕,我喜欢那条阶梯,以前还有卖菜的,现在好像没了。然后从那边下来搭乘到铜锣湾的电车,地上电车是一个特色,我很早很早以前,还没有地铁的时候,来香港,就曾经坐过那个电车,一直坐到最后一站下来。发现有个小港口,对面有个岛,就坐上渡轮到对面那个岛上玩。常常是这样子不定的玩法。所以我也带我儿子一起玩。我就在想,香港好像没有人拍过这个电车,有吗?我不知道。可能有。因为我看得不多。我就跟我儿子讲,假使我要拍电车的话,我就要来一直坐,因为每个时间点都不一样,人挤的时候,人少的时候,那个味道都不一样。假期和平常的日子都不一样。要看你要使用什么。你要这样设计的时候,一定是跟她住的地方相关。那你要表达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完全可以,譬如说,你要拍这个电车,你感觉什么时候最有味道,什么时间她的生活的状态最有味道,你就可以使用。其实大概就是这样。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它的生活的轨迹,哪一类人在活动。你在那边蹲久了,就会发现。这个东西其实是非常重要的。我感觉现在电影没有人可以使用这种现实的东西。通常是我们感觉这个地方不错,好,海边,就来一场。反而实际的城市里有些东西的确是有它的味道,我们都不去使用,也看不见。其实蛮可惜的,这资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包括你要常常看人,你就知道了,每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

我后来拍的这部电影,基本上都处在人家出题我来应答的一种状态。差不多到2006年《红气球》拍完,我现在已经开始同时准备很多题材。因为我会不自觉地常常注意台湾的社会新闻,所有发生的事情,每天都会注意。所以当你启动要去拍一个题材的时候,马上这些东西全部都会连起来了,角色、他的家庭、他的朋友……全部都有。所以说我们如今创作一个角色,不是说你就一直在那边拧,或者说从别人的电影里面去取,其实都不是。其实在现实生活里面就很多,尤其是你的朋友,如果你知道怎么观察的话。我们常常会有个经验,认识这个朋友,对我来讲,认识一个年轻人,我感觉他很怪,有种味道,然后就会问,这个人是干什么的。也许隔多久,听到另外一个人谈起这个人,说这个人发生了什么事,这样子。然后再隔多久,又碰到这个人,哎,瘦了,为什么,又听他讲了一些,这个人就慢慢立体了。不是说什么事都是为电影而用,而是你有兴趣这样做了以后,你平常观察人跟你创作角色都是相互连通的,整个连在一起就会把整个角色创作出来。

北京印象

我上个礼拜去了一趟北京,虽然前年我去过一趟北京,电影百年的时候,住在五环还是四环。那些我感觉完全搞不清楚,去了两天就回来了。上个礼拜我去北京,住在二环,就是老北京大学景山的旁边。有一天站在马路上,已经差不多晚上七八点,看着两排树中间的路灯,路灯在中间,是悬吊的,然后有电车、巴士从那边开过,一直开。我在那边等车就一直看。那天有雾,北京我已经有个印象了。意思就是说,假使我哪天会拍一个以北京为背景的电影,可能就是很快,这种东西是非常快的,很容易的,因为资料很多。你只要找到一个人,我通常是从人开始,这个演员有意思,这个角色、这个非职业演员的样子有意思,我就从他切入。于是就开始去设计他的背景、他的职业,设计他的种种活动范围,然后跟那个地方就连起来了。因为我们拍的并不是那些虚拟的一般的所谓类型电影。类型电影没什么不好,但它是另外一个形式。因为我今天已经走到这条路了,不可能回头。因为那是我的依据,也是我拍片的一种形式,一种方式。很难说明白在这里面能够拍到一个什么程度。我常常看一个国产片,外面都说很不错,我看半天就是觉得没办法看。我所有要求的,所有认为必须要做到的,绝对不能闪躲。人物的设计也好,或者氛围什么的,都没有。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就是一个事。因为电影从西方来的,所以我们学会了他们的事,这个事就是所谓俗称的戏剧性。因为西方的传统是从古希腊悲剧开始,一直过来。电影本来是没有声音的,那一阵子电影很好看的——用影像表达的时候。后来声音被发明了,所有人都开始找编剧了,一开始都从戏剧剧场,找剧场的编剧来。这点从好莱坞的历史来看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布列松(Robert Bresson)说,那是戏剧电影,不是真的影像电影,不是真的电影。当然这个历史很漫长,中间变化很多。各种形式百花齐放,各种都有。但基本上我走的路大概就是这样。我为什么能拍电影?其实就是因为我的整个过程,成长的过程,累积了我的一个背景。但是不要忘了我还有很长时间的实践,就是当副导演、写剧本的一个时期。所以没有什么是一下子蹦出来的。就算蹦,越年轻越早出名,越惨。因为所有的眼睛都看着你。你自己就沉不住气了。因为眼睛、眼光是有重量的,会把人杀死。关于我的电影之路大概就讲到这里吧。

(整理:顾晶、刘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