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しちがつ/Shichigatsu

 

七夕念成「たなばた/Tanabata」,语源是来自织女织布的「棚织」(たなばた/Tanabata)。往昔都在阴历举行(阳历八月中旬),可以看到清澈的上弦月夜空,如今日本大部分地区所有节日均采用阳历,关东地区七月正逢梅雨期,能看到「天の川」(あまのがわ/Amanogawa,银河)的概率较低。而七夕那天下的雨称为「催泪雨」(さいるいう/Sairuiu)或「洒泪雨」(さいるいう/Sairuiu),意味牛郎与织女相逢时流的泪水。

牵牛星的日语是「彦星」(ひこぼし/Hikoboshi),织女则为「织姫」(おりひめ/Orihime)。源起于中国汉代的牛郎织女悲恋传说,七世纪通过遣唐使传入日本,与日本固有的各种织女传说结合,成为宫廷例行仪式,江户时代才扩展为民间祭典。

七世纪后半至八世纪后半编纂成的日本现存最古和歌集《万叶集》(まんようしゅう/Manyo-shu-)卷十中,有两首著名的七夕和歌:

织女(たなばた)の

今夜(こよひ)逢(あ)ひなば

常(つね)のごと

明日(あす)を隔(へだ)てて

年(とし)は长(なが)けむ

(织女今宵会,相逢事不常,明朝离别后,相隔一年长。)

天汉(あまのがわ)

楫(かぢ)の音(おと)闻(きこ)ゆ

彦星(ひこほし)と

织女(たなばたつめ)と

今夕(こよひ)逢(あふ)らしも

(桨击银河水,闻声恋意浓,牛郎同织女,今夕喜相逢。)

九○五年成书的《古今和歌集》(こきんわかしゅう/Kokinwakashu-)也有不少歌颂牛郎织女的和歌。

序文书写于七五一年,日本现存最古的日本汉诗集《怀风藻》(かいふうそう/Kaifu-so-),更有许多原创日本汉诗,举例如下。

圣武天皇时代大学头山田三方,官位从五品下,「七夕」:

金汉星榆冷

银河月桂秋

灵姿理云鬓

仙驾度潢流

窈窕鸣衣玉

玲珑映彩舟

所悲明日夜

谁慰别离忧

官位从五品下,吉智首,「七夕」:

冉冉逝不留

时节忽惊秋

菊风披夕雾

桂月照兰洲

仙车渡鹊桥

神驾越清流

天庭陈相喜

华阁释离愁

河横天欲曙

更叹后期悠

日本学问之神菅原道真(すがわらのみちざね/Sugawara no Michizane,八四五~九○三)亦有一首原创汉诗「七月七日,代牛女惜晓更,各分一字」:

年不再秋夜五更

料知灵配晓来情

露应别泪珠空落

云是残妆髻未成

恐结桥思伤鹊翅

嫌催驾欲哑鸡声

相逢相失间分寸

三十六旬一水程

其他像是《枕草子》(まくらのそうし/Makura no so-shi)、《紫式部日记》(むらさきしきぶにっき/Murasakishikibu nikki)、《源氏物语》(げんじものがたり/Genjimonogatari)等古籍均有提到七夕。

十七世纪江户时代,过七夕节方式是在供奉台上搁置七个砚台,祈求孩子学业有成,再将瓜或鲍切成七片分别放在七个盘子,然后点上七盏灯笼。私塾孩童必须写俳句诗笺,老师再依成绩顺序由上至下将俳句诗笺系于七夕竹上,算是一种期末考。

昭和三十年代之前,日本各个家庭在七夕节这天,通常用凝聚叶上的朝露磨墨,把愿望写在「短册」(たんざく/Tanzaku,长条诗笺或五色纸条),再挂在「笹竹」(ささたけ/Sasatake,矮竹)装饰于屋内,最后放入河川或大海。

现代因住居问题,在自家装饰竹叶的家庭比较少见,但学校、超市、百货公司、商店街等都会提前装饰竹叶并准备五色短册,让孩子自由挂上祈愿短册。我记得我家孩子于小学、中学时,当天都会从学校带回一根挂满五颜六色短册的竹叶,所以家中有孩子的家庭,基本上不用买竹叶回来装饰。

「五色」(ごしき/Goshiki)短册是根据阴阳「五行」(ごぎょう/Gogyo-)之木、火、土、金、水说法,颜色为绿、红、黄、白、黑(或紫),五月男儿节的鲤鱼旗也用这五色。但现代七夕短册已不限这五色,各种颜色都有,也有金银短册。

竹叶装饰不仅有短册,还有各式各样用「折り纸」(おりがみ/Origami)叠成的纸「鹤」(つる/Tsuru)或「轮饰り」(わかざり/Wakazari,连成一串的纸圈圈)、「ランタン」(Rantan,提灯),等等。

会写俳句、和歌、汉诗的「同人」(どうじん/Do-jin,志同道合的人或同好)则在这天举行「句会」(くかい/Kukai),竞赛各种诗词。七夕和阴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是文人同好相聚的佳日。

就祭典来说,号称东北四大祭之一的「仙台七夕」(せんだいたなばた/Sendai Tanabata)是全日本最有名的七夕祭典,此祭典按阴历举行,规模非常大,有兴趣的人不妨去看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