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拉斯,用《隆中对》重整团队(1)

当年刘备在官渡占小便宜吃了大亏,一蹶不振。投奔刘表,又被刘表小瞧,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心里挺郁闷的。虽然后来刘表同意放高利贷给他,让他去河南新野地带自闯一番天地,但区区五百万,对于刘备这样一个能人,能做啥?况且,钱花了,本金还不上,后面跟着还有利息呢!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眼看账期就要到了,却无计可施。也该他能顺天意,他一次去襄阳的故友司马徽(襄阳理工学院教授)那里借钱,司马徽表示爱莫能助,但却给他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徐庶;另一个人就是我。说这两个人选其中任何一个,都能帮他解救于危难之际。刘备留下徐庶,关于我呢,前面已经说过了,这儿就不再赘述了。

徐庶是带着“家底”随刘备去新野的,这家伙在那里本来干得不错,可是还是敌不过曹操的小人计,因而才有了前面提到的“徐庶从天而降”那一幕。

刘备本来想派人邀我加盟,可是人家徐庶讲话:“这可不行。像卧龙先生这样的人,一定得刘董您亲自去请他,才能表示您的诚意。”这才有了刘备三度携关、张进卧龙岗的“大戏”。

其实我所谓的“大戏”,前两出只是“肥皂剧”,第三出才真正叫“正合我意”。

我这人的性格是要么不帮你,要决定帮你了,我就舍生忘死地帮你。在我辅佐刘备刚开始那些时日,做了几单让业界为之侧目的生意,引得好几家电视媒体追着我采访,他们问我是用什么办法使刘备这条被煮熟的“咸鱼”翻过身来的。我就告诉他们:对于一个有志者来讲,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要想出人头地,就要想到别人没想到的,做到别人没做到的。创业如此,做人何尝不是如此?

刘备的确是很会做人的,正是他会做人,才有了我与他在卧龙岗的《隆中对》。

有媒体问我,《隆中对》是什么?一个27岁的菜鸟,是怎样改变一个47岁的老鸟创办的公司的现状的?回答这样的提问,我就要回过来讲讲当时卧龙村那一幕了。我记得当时刘备表现得十分的谦逊,他以站在经济前沿阵地的身份,向我这置身于大后方的人士讨教管理谋略,这听起来有点别扭。别扭吗?我可不觉得别扭,我可是在家中翻遍了古今中外管理圈得得失失的经典案例的,并且针对刘氏集团的处境,有针对性地向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争夺商圈市场、开基立业和北进中原黄金圈的战略方针,这便是我保留知识产权的著名的《隆中对》,也是后来刘氏公司在市场上异军突起的“独门暗器”。

在《隆中对》中,我给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首先,曹操已拥有百亿资产,并假借工商会长刘协的名义,号令商圈。您惹不起他,躲他远点儿。孙权据有江东长三角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且人家已是三代豪门,市场经济发展得快,有一帮优秀的市场管理和营销人才,他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但孙权和我们有共同利益,对于他,您只能合作,暂时不能与他对抗。当然,合作的成与不成又是另一种情况。

这是第一阶段要明确的任务,为什么这么说?

在此前,刘备领着关羽、张飞、赵云跟曹操在商圈有过几次竞争交手。但刘备既没什么家底,又没有从长计议的实力,单是靠这些有的是力气的哥们儿,与曹操抢什么生意?当然是抢一次就赔一次。再这样下去,刘氏公司恐怕就要把所有家当都得拼光了。再看孙权,实力也不如曹操,面临曹操扩张的威胁,此其一。其二是他这人比较摇摆,如果能说服他和刘氏共同抗曹,让曹操费尽心力训练的捕捞船队在荆州江面上无所作为,他没有理由不干。所以当刘备新野、樊城、当阳的投入屡遭挫折时,我预先在夏口布置的刘琦这着棋止住了刘备败退的脚步。要是没有事先让刘琦进驻夏口,保存了刘氏卷土重来的家底,那么刘氏公司恐怕会败得更难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