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桂陵之战

到最后庞涓又一次"自知",是自知智慧已经穷尽,兵败已经无可挽回了,该结束自己的生命了。但是他又清楚地"知人",这一下你孙膑这个小子成名了。果然如庞涓所料,在马陵一战后,孙膑名扬天下,而他的兵法也流传到今天。

我们如果用老子的理念来解读,那么庞涓与孙膑这两位均是高智商的一对一的"自知"与"知人",是很有启发意义的。"知人"要"智",不容易!"知人"有浅知,有深知,有个深度的问题;有片面的知,有全面的知,还有个广度的问题。同样"自知"要"明",也不容易!明到什么程度?是一点之明、一片之明,还是通体能明?孙膑吃过庞涓的亏,被断了腿;庞涓又连连吃了孙膑的亏,一连败仗,最后丢了命,就是在"知人"与"自知"中较量,在"智"与"明"中角逐。最后胜利者非孙膑莫属,这是因为孙膑是真知了庞涓与自己,而庞涓非真知孙膑与自己。

试看"桂陵之战",既然你庞涓被孙膑打得大败,那么你得痛下决心,好好总结教训,好好进修进修兵法。此后经过了十三年这么长的时间,你应该在"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上面很有长进了。你应该对对手孙膑以及自己有很深刻全面的了解了,不应该还是那么心高气盛,大意轻敌,从而在"马陵之战"中已经不是老子说的"几丧吾宝"了,而是全部把"吾宝"丧失了。

相反我们看孙膑,他吃亏后能反思总结,在《史记》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他不断成长的信息。比如到了齐国后,碰到这样一件事情。田忌经常跟齐国的贵族子弟赛马赌博,孙膑就叫田忌尽管下大赌注,保证他赢。他要田忌用下等马和别人的上等马比赛,用上等马对付别人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付别人的下等马。结果三局中输一局,赢二局,终于获取齐王的千金。此后写"桂陵之战"、最后写"马陵之战",孙膑在"马陵之战"中所显示出来的军事才能以及"知人之智,知己之明"的情况,已经是炉火纯青了。一个在不断进步,一个不进步,或进步甚微,那么孰胜孰败,其实在开战之前就可以知道了。

今天商家喜欢讲商战,研究商战,研究《孙子兵法》,我们这里对《老子》"知人之智,知己之明"的分析和事例的解读,或许也可以给大家一点启示吧。

再比如说,庞涓不会处理他和孙膑的关系,如果跟孙膑联合起来的话,那么或许会出现另外一个成功的人生。这又使我们想起了张良,这个人值得解读。

我们就再来说说张良。他的人际交往处理得很好,刘邦开国的三大功臣中,韩信最后被杀了,萧何也几次被刘邦怀疑过,惩罚过,而张良没有遇上这些事情。这就是归功于他既有深邃的知人之智,又有高超的自知之明。

他有深邃的知人之智,凭借这一点他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出谋划策,因此帮助刘邦建立了许多功业,功劳很大。

但是他又有高超的自知之明,自己知道虽然功劳大,但不应该去和别人争功,处处感到满足,因此他从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他有自知之明,所以心态很好,说:"自己凭着三寸之舌成为帝王的军师,封得万户侯,这是平民所能达到的最高点了,这对于我张良来说已经很满足了。我愿意抛弃人间的事情,想随着赤松子去漫游。"(《史记》)于是他就学辟谷,学导引,隐居起来,完成了他一个美好的、成功的人生!

再来说说萧何。他是刘邦的得力助手,被刘邦看作是自己的左右手一样重要。萧何很会处理他和刘邦的关系,他十分了解刘邦,也了解自己,他是把人际关系作为学问来研究的。

萧何本来是沛县的功曹掾,通晓法律,据说当地无人能比。他当然于人际关系研究得很精通了。刘邦在平民时,后来做了亭长时,萧何曾多方保护帮助他,因为有知人之智,他看到刘邦绝非寻常之人。萧何后来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奇功,被封为相国。

他和韩信的人际关系处理得很有意思,中国人有句话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推荐韩信,使得韩信成功的,是萧何;最后因韩信在关中想谋反,吕后杀了韩信,也是萧何出的计策。

萧何很会琢磨人际关系的变化,并在变化中把握、处理人际关系。朋友、敌人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的,要善于观察到关系的变化。

他自己和刘邦的关系也是这样,在变化中调整与刘邦的关系。刘邦在外面打仗,平定陈豨的叛乱,听到韩信被杀后,拜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并给了他一支特别的卫队,由五百名士兵,还有一名都尉组成。大家来贺喜,但有一个叫召平的人不这样,他对萧何说:"你的祸害从此开始了。皇上在外边吃辛受苦地打仗,你留守关中没有危险,为什么反而增加你的封地,还要给你配上卫队?这是因为韩信在京城谋反,刘邦也开始怀疑你了。希望你坚决地推辞掉,不要这些,还要把全部家产捐出来作为军费,这就会使得皇上高兴,不怀疑你。"萧何有自知之明,也了解刘邦是个什么人,就听取了建议,巧妙地调整了他和刘邦的关系。

但是刘邦还是不放心啊,黥布造反时,刘邦一面在外边讨伐他,一面多次派人打听萧何在干什么。萧何在干什么呢?他在京城忠心耿耿地把自己家产又一次捐出来做军费,并安抚鼓励百姓,但是有一个门客对萧何说:"你离灭亡不远了。你位居相国,功劳第一,还能再高吗?你刚进关中时,就深得民心,百姓都依附你,你还这样孜孜不倦地做事,博得了百姓更大的爱戴,皇上多次打听你,就是害怕你的威信太大。如今你可以多买些田,用低价或赊欠的方法买田地,败坏自己的名声。皇上就会安心了。"萧何又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从善如流,结果刘邦放心了。

刘邦回京城时,百姓拦路告状的人很多,告萧何贱价强买民众的田地、房宅,价值达几千万。萧何巧妙地避开了灾祸。

不过萧何也不是跟任何人都能相处得很好,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毕竟是人,不是"神"。比如他和曹参就处理不好,两个人都是大功臣,但是史书上说,这两个人彼此向来瞧不起对方。不过萧何毕竟是大政治家萧何,萧何病重之时,还是向皇上推荐了曹参作自己的接班人。而曹参也毕竟是大政治家曹参,他代替萧何做了相国,都按照萧何的既定方针办,政策法令全盘继承,所以有个成语叫"萧规曹随"。人啊人,人们的交际就这么复杂,玄妙得很,不研究,不琢磨自己和对方这两个方面能行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