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奸贼还是英雄(4)

曹操就是这样的宦官的孙子。

作为丧失了生殖功能的男性,宦官有子孙,本身很好笑,他们被允许收养子继承家业。曹操的父亲曹崇,就是宦官曹腾的养子。

曹操是宦官家之子,从幼年时起,大概就不断看到别人轻蔑的白眼,听到侮辱的话语吧。他心里必定累积了对此的抗拒。

据说宦官别无乐趣,唯独热衷于储蓄钱财。像曹腾这样的高级宦官,大概会赚不少钱。很容易想象,这成为参加霸权争夺的曹操的经济后援。

一边轻蔑宦官,一边在其财力面前平身低头、效犬马之劳的“清流之徒”,曹操从小时候就见惯不怪吧,因此其抗拒之心更加强烈。

赤壁决战前,吴国的意见分为要和平还是战争两种。所谓和平,其实是投向曹操。吴国名将周瑜、鲁肃是主战派,张昭等拥护和平论。这时,主战派鲁肃对主君孙权说:

如果投降,请送我回故里临准,家世不错,我或许还能乘牛马带侍从。但你是因武勋上升的新兴贵族,家世并不怎么样。即使投降也不能有我那样的地位。

语带威胁。

可以看出来,光是靠家世这张牌,就能过得很好。

经过王莽篡权后的后汉时代,走向了另一端,特别注重家世。

“真愚蠢。”生于宦官家的曹操,内心大概这么想吧。正因为如此,曹操才信奉才能至上主义。

不过,曹操反抗的能量,似乎并没有放在打破身份制度上,而是放在把自己的家族贵族化上。

这就是一世英豪曹操的不足之处。

8

可以想象,很多对曹操不利的故事,都是有意编造出来的,但到现在并没有证据。只有在孙盛的《魏氏春秋》中露出了尾巴,该书介绍曹操说:“刘备,人杰也,将生忧寡人。”

这是原样照搬了《春秋左氏传》中吴王夫差所说的“勾践将生忧寡人”,很明显,并不是曹操的原话。

以一推十。

在战乱的时代,血腥事件、残忍冷酷的故事,一定堆积如山。似乎曹操这个人物把这些故事当作自己身上的事,一手接下。

这个故事很像曹操做的事。虽然不是他做的,但作为他的事迹很有趣。

这样一想,不管谁是故事真正的主人公,都不知不觉被换成曹操。

曹操多情多恨,感受丰富,神经敏锐,行动力强,这些本身具有的特点,也很容易被安上各种故事。

而且,曹操在世时,听到关于自己的无稽之谈,也完全不当一回事。

这从他的诗人性格中可以想象出来。

在《魏武故事》里,有一则有趣的布告内容,是曹操自己的自白。

布告中说,他年轻时,曾希望成为一郡太守,治理有方,以此扬名。

后来,被召去讨伐黄巾贼,立军功被封为诸侯,只盼望死后自己的墓碑刻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之后,他的野心渐渐变大,他一开始并没有想到会成为丞相、然后建立新王朝这种大逆不道的事。

这则布告,作为他的告白,应该是真实的吧。

9

曹操在本质上是成功了的机会主义者。

迅速、有效地利用了被给予的机会,能做到这一点,凭的是诗人敏锐的直觉——以最短距离到达目的地、省去不必要的浪费的合理主义(也可以说是效率主义者),以及集中了优秀人才。

对形势的快速反应,来自诗人的敏感,这也被认为是他最大的特长——“机智”,对对手来说则是“奸智”。

在不良青年时代,他和友人袁绍(后来成为对手)去抢新婚的新娘,这是一段很不光彩的故事。一进人家家门,就大呼“小偷”,以转移大家的注意,然后拔刀威胁新娘,达到目的。但离开时,被追兵追赶,袁绍掉进荆棘丛中,也许是扭伤了,动弹不得。这时曹操大叫:“小偷在这里!”

袁绍慌忙拖着伤腿拼命逃跑,两人都逃过一劫……

这个故事就属于“奸智”吧。“机智”的例子是,他似乎喜欢猜谜,有好几个故事。

那是曹操当上丞相后,建起府邸,建造相国门时的故事。当时椽子已经架好,曹操点检后,要在门上题额,写了“活”这个字。主簿杨祖德看见之后,马上把门卸下来。门中有“活”就是“阔”——宽广的意思,暗指太宽了,这是谜底。也许是为了避免门太气派,被怀疑有篡夺之意。

介绍一个效率主义的故事。

刘表有重千斤的大牛,十分得意。这头牛所吃的草和豆是普通牛的十倍,但谈到负重,还不及一头母牛。曹操占领荆州后,得到了这头牛,煮其肉以鼓舞士卒。

由此可以窥见曹操强烈的效率主义的冰山一角。

10

到这里,必须对曹操下一个评断了。

名声不好的曹操,到现在给他平反的声音也不绝于耳。近人中,鲁迅最力撑平反说。和秦始皇一样,曹操也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物。

我也不认为曹操是大家所传说的恶人,然而,也不是绝世大英雄。用一句话说,应该是成功了的机会主义者吧。更进一步,带着偏爱来看,可以说是可能开启近代的人物。烧比叡山1、攻石山本愿寺的织田信长,酷似曹操,他们都还差一步就开启了近代,但还是未能超越时代。

这正是因为缺乏哲学思想。

嘲笑身份制度的不合理,高举效率主义的大旗,广收人才,只是达成眼前一个又一个目的的“手段”而已。

对于合理主义而言,应该改变人们的意思,使他们接受合理主义。曹操没有向世人宣布这一大哲学,很可惜。不过,指望他这个忙碌的机会主义者做到这一点,一开始就不可能吧。

小说和戏剧《三国志》中有趣的是,英雄豪杰如浮云般出现,并取代彼此。本来,在抱着“天无二日、地无二王”信念的中国,为什么三国分立的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答案是英雄太多了。

我认为,反过来可以说,三国时期没有出现有统一天下器量的、特别杰出的大天才。

二流英雄们争夺天下,因此才好看,曹操是其中的怪胎。他喜欢文学,有点不正经,果断坚决,是个有趣的人物。

如前所述,曹操和织田信长很相像。更有趣的是,曹操还是个诗人。

在中国旧诗论《诗品》中,将诗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曹操被放在“下”里面,评价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我并不认为他的诗才不及被评为“中”的儿子曹丕。不过,这里不是论曹氏父子的诗的地方。

只想加上“悲凉之句”,那要算以“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结尾的、歌咏出征兵士之苦和战乱之可恨的《苦寒行》。

如此深切地歌咏士兵的悲哀的曹操,不可能是惨无人性的恶魔。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