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怛逻斯之战与造纸术的西传(9)

 

以上引用的只是诗的一部分。平素与马关系紧密的日本武士们,对《唐诗选》中收录的这首诗想必也是情有独钟。

“伏枥”这个词来自三国时代魏国曹操的诗作《步出夏门行》

 ——老骥(年老的马)伏枥(饲料槽),志在千里。

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是河上肇博士喜爱的诗句。

怛逻斯之战四年后,天宝十四载(755),高仙芝受封为密云郡公。如果按照日本明治时代的说法,就是因功位列华族。同年,安史之乱爆发。

身兼范阳、平卢节度使的安禄山,据说是胡人与突厥人的混血儿。亲生父亲姓康,但他随母亲的再婚对象姓安。康姓应为撒马尔罕人,而安姓也许是布哈拉人。也可能属于“昭武九姓”,即所谓的粟特人。安禄山原名阿荦山,有人因此认为安禄山的本名应为亚历山大。

原本驻守于现北京一带的安禄山率大军向西进发。

为反击叛军,朝廷派出以皇族荣王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的“天武军”。天武军名号响亮,号称拥兵十一万,其实大部分是从市井临时招募的士兵,是一支缺乏训练的军队。

曾为高仙芝的幕僚封常清据守洛阳,终于未能抵御安禄山军而向西败走。此时高仙芝身在陕州,听了败退而来的封常清汇报战况后,决定依仗天险进行防守。陕州地势平坦,陕州以西的潼关地势险峻,于是选定在此决战。

撤离陕州之时,高仙芝打开官库,把里边的金钱、粮食、绢布全都分给了部下,余下的东西统统烧毁。这是为了不被安禄山的叛军占用而采取的措施,从战术上看倒也不足为怪。

在长安,玄宗皇帝对天武军的撤退大为不满。玄宗有心让哥舒翰代替司令官的位置,哥舒翰也是突厥出身的非汉人将军。

皇帝的心思还未说出口,身边的宦官就已心领神会,并开始筹划这件事。这时天武军的监军正是曾与高仙芝一同翻越帕米尔,并从夫蒙将军那里搭救了他的那个边令诚。边令诚向皇帝报告说

——封常清与高仙芝擅自撤退,贪污军粮,打开国家积累数代的储备官库,把其中财物据为私有。

皇帝听了即刻下令

——斩两名。

临刑前高仙芝叫道

——我退,罪也,死不敢辞。然以我为盗颉资粮,诬也。谓令诚曰:上有天,下有地,三军皆在,君岂不知?

——军中咸呼曰:枉。其声殷地。

《新唐书·高仙芝传》中这样写道。

在“冤枉”的呼声中,高仙芝被处以死刑。

打开陕州官库的时候,全军的将士都分得一份。所以众人皆知高仙芝的贪污罪是冤枉的,军队上下对处死高仙芝深感不服。

即使皇帝任命了新的统帅,心怀不满的军队是不可能奋力作战的。唐军终于未能抵御安禄山的叛军,唐玄宗被迫逃离首都长安,向蜀地亡命。逃出长安后,护卫的军队还要等处死杨贵妃后才肯行动。

高仙芝的死宣告了大唐帝国的衰落。朝廷历尽艰难才平息了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又持续了约一百五十年,然而全盛时代已不再来。在被称为盛唐的时代里,西域曾服从于唐朝的威令,但那样的盛况已成为过去。

把怛逻斯的战败看做唐朝退出西域的原因,似乎不太正确。安禄山的叛乱导致国力衰退,从而使唐朝失去了控制西域的余力。甚至可以说,引发安史之乱的政治混乱使唐朝的命运转向恶化。翻越帕米尔的英雄高仙芝因不实之罪被杀,也应当算是政治混乱的一个事例。

那么,在怛逻斯之战中获胜的阿拔斯王朝的将军命运如何呢?

在怛逻斯与高仙芝交战的是阿布·穆斯林的部下齐亚德·伊本·萨里。阿布·穆斯林是大权在握的呼罗珊总督。打败倭马亚王朝的势力,也归功于阿布·穆斯林。

怛逻斯之战后不久,哈里发的兄长来中亚细亚视察,目睹了阿布·穆斯林的权势,不禁心生疑虑。

——若不趁早收拾阿布·穆斯林,对阿拔斯王朝有害无益。

估计哈里发的兄长回朝后会这样报告。

说是收拾,实施并不简单。阿布·穆斯林是个有能力且果敢的人物。最熟知这一点的莫过于阿拔斯王朝的第一代哈里发阿布尔·阿拔斯。

阿布尔·阿拔斯也被称为“萨法”。在阿拉伯语中,saffah是shedder of blood,即“流血者”的意思。他发动一次又一次的屠杀,不遗余力地要把倭马亚王朝家族消灭干净,而接受他的意旨并实际执行的正是阿布·穆斯林。

即便没有兄长的提醒,哈里发阿布尔·阿拔斯也知道阿布·穆斯林是个危险人物。据说,阿布·穆斯林假借哈里发的旨意,杀害了六十万人。

阿布·穆斯林身为屠杀的执行者,深知自己是倭马亚王朝残党的攻击目标,所以处处谨慎小心。要想杀死他,除借助侧近之手,别无他法。

哈里发挑中的,是怛逻斯之战的胜利将军齐亚德。作为交换条件,撒马尔罕的长官齐亚德想必是得到了接替总督职位的许诺。

齐亚德针对阿布·穆斯林发动了叛乱,然而不久就被镇压了,这是怛逻斯之战之后不久的事。齐亚德被捕后被处以死刑,怛逻斯之战的胜者也结局悲惨。虽有哈里发的唆使,但齐亚德之所以走上叛乱这条路,或许跟怛逻斯之战胜利带来的自满也有关。

怛逻斯之战三年后,阿拔斯王朝的第一代哈里发,“流血者”阿布尔·阿拔斯去世。他终于没能在生前制服阿布·穆斯林。

阿布·穆斯林的名字在中国史书中记作“并波悉林”。指挥怛逻斯之战的齐亚德是他的部下,所以这场战役的真正胜利者应当可以说是阿布·穆斯林。

平定齐亚德的叛乱之后,他的结局如何呢?

阿布·穆斯林出生于伊斯法罕,原为波斯人。他与阿拔斯家族联手,在波斯以及中亚细亚一带发起反倭马亚运动,据说他屠杀倭马亚王朝的相关人员及支持者达六十万之多。

在波斯人及波斯族系占多数的粟特地区,波斯人阿布·穆斯林的权威逐渐变得不可动摇。不仅如此,他还获得突厥系诸族的支持。据说怛逻斯之战的时候,说服唐军中的突厥系葛逻禄部族倒戈的也正是阿布·穆斯林,这不是野战指挥官齐亚德能够做得到的。葛逻禄部族对唐军的反戈一击成为阿拔斯军的胜因,所以更应该说怛逻斯之战的胜者是阿布·穆斯林。

第二代哈里发曼苏尔是第一代哈里发的哥哥。弟弟先当上哈里发是因为他的母亲是自由民,而曼苏尔的母亲是女奴,所以才会让比他年少十岁的弟弟率先就位。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阿拔斯王朝的成立是在具有杰出才干的第二代哈里发曼苏尔就任以后,消灭阿布·穆斯林的使命必定要等曼苏尔来达成。两个实力人物之间开始了虚虚实实的交涉。

第一代哈里发死后,当他的叔父阿卜杜勒妄图与曼苏尔争夺哈里发的地位时,阿布·穆斯林率领波斯军团打败了阿卜杜勒的军队。对曼苏尔来说,阿布·穆斯林也是他就位的功臣,因此越发成了一个难以处置的对象。

哈里发曼苏尔打算任命功臣阿布·穆斯林为叙利亚和埃及的总督。在伊斯兰教国家,这应当算是一种提拔,可是一旦离开自己的根据地呼罗珊,就等于被剥夺了手中的实权。阿布·穆斯林在哈里发要召见他的时候,写信表示回绝

——萨珊王朝的某国王曾说:“对于大臣来说,没有比和平时期更为危险的时候。”所以对于陛下的召见,我想我应当选择回避,但我仍然是您忠良的臣下……

然而曼苏尔已开始步步紧逼。他任命了新的呼罗珊总督,使阿布·穆斯林无法再回原地。阿布·穆斯林无奈只好去拜见曼苏尔。最后,他被五名刺客杀死在曼苏尔的宝座旁。

那是高仙芝因不实之罪被处死的同一年,即755年的事。怛逻斯之战的胜者与败者最后都倒在凶刃之下。

曼苏尔被誉为明君并赢得高度评价。暗杀阿布·穆斯林是他的一大污点,但自那以后,阿拔斯王朝获得了稳定。

——阿拔斯王朝统治初期是东方萨拉森人最光辉的时代。征战的时代过后,文明时代开始了。

这是西欧历史学家的评价。

将军们的血是为了文明时代的开幕而流的吗?而他们无意间传播的纸,则成为促使文明时代到来的明星。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