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怛逻斯之战与造纸术的西传(5)

 

唐朝的宫廷陷在争权夺势的旋涡之中,无暇顾及西域局势。

则天武后这个称呼有些含糊不清。名为皇后,但显然比皇后权势更大。她的确曾是皇后,但不久即建立“大周国”,自任皇帝。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清朝的西太后虽然掌握大权,但并没有建立新王朝,也没有自任皇帝。在中国现在多称之为武则天,而不是则天武后。“武”是她的姓氏。

武则天在位的二十年间,大唐王朝是不存在的。严格地说来,唐朝暂时消亡了。

武则天曾入唐太宗的后宫,太宗死后,得到太宗之子高宗的宠爱,最终被立为皇后。以中国人的道德观,这显然违背伦常。武则天离开太宗的后宫之后,一度出家为尼。遁入佛门,过去的经历即可抹消。曾经身在先帝后宫的经历一旦抹去,就可再还俗嫁给高宗为妻。虽然经过出家的程序,但在汉族的传统中还没有这样的事例。于是这成了“唐王朝非汉族说”的依据之一。

高宗有头痛的痼疾,武后代他执行政务,渐渐开始对权力着魔。高宗死后,儿子继位即唐中宗。但不久武后废黜中宗,立另一个儿子为睿宗。然后又废睿宗,自己亲任新王朝的皇帝。

一度中断的唐朝并未像西汉、东汉那样被看做前后两个朝代。因为被废的中宗在唐朝复兴后又当上了皇帝。虽有些勉强,但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延续性。武则天废唐朝而兴大周国,显然是个篡位者,然而武则天并未遭此待遇,因为复兴的唐朝自中宗以后诸代皇帝都是她的血亲。应该不会有谁愿意把自己母亲、祖母或是曾祖母称为大逆不道的篡位者吧。另外,武则天退位是因年老体衰,自然而然地远离了权力的宝座。如唐朝后继者所愿,问题得以平稳解决。

虽然武则天在个人生活上有很多为人所不齿的经历,但历代史学家对她的政治手腕大都给予正面评价,在善用人才方面尤其得到肯定。总之,武则天称得上是一位有能力的女性。

中宗复位之后,皇后韦氏也向往武则天权势在手的威风,可惜她的能力远远不及武则天。韦皇后的野心使宫中成为阴谋笼罩之地,昏庸的中宗开始怀疑韦皇后会仿效自己的母亲建立新政权。韦皇后觉察到中宗的疑虑,抢先毒杀了中宗。年少的太子即位,韦皇后亲自摄政。也许韦皇后本打算任用亲信,巩固权力,然后像武则天那样建立自己的王朝吧。

这时崛起反抗的是李隆基,他是中宗的胞弟、曾经在位又遭废黜的睿宗的儿子。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暗中纠集反韦皇后派的势力,首先突袭了禁卫军中韦皇后派的将领,然后率队攻入宫中。

李隆基毫不留情地斩杀了韦皇后,并把她的徒党悉数消灭。然后又把父亲睿宗迎进宫中立为皇帝,并自任皇太子。这是710年的事。同年,库泰拔·伊本·穆斯里姆将军开始在中亚细亚各地展开军事行动,伊斯兰军队首次进入印度。

睿宗即位三年后让位于皇太子李隆基,繁盛的玄宗时代从此拉开帷幕。睿宗在让位三年后离世。

唐朝再次恢复了活力。唐太宗时期,曾在吞并高昌等行动中显示出果敢西进的积极姿态,但建国伊始,万事尚未具备。而到了玄宗时代,与太宗当政之时相比,对国力可说是信心十足。唐朝对西域统治的态度也转向积极,命中注定了要与伊斯兰势力在此相遇。

不过,两者相遇的时刻并未立即到来。因为在唐朝为内政困扰之时,粟特转而依靠突骑施的军事庇护。也就是说,在唐朝和伊斯兰势力之间还夹着一个突骑施。

倭马亚王朝派遣的库泰拔·伊本·穆斯里姆在中亚细亚活跃了约十年时间。库泰拔虽通常被称为将军,但从他的功绩来看,较之军事才能,他的政治手腕更胜一筹。

他在远征粟特,即所谓“昭武九姓”之地时,当地多为波斯系居民,以擅长经商闻名。如前所述,当地也有不少从事护卫的突厥系民族。库泰拔将军首先着手的是离间波斯系和突厥系民族。

远征军就算占领了某地,但只要军队一离开,当地居民很容易离反。库泰拔将军注重不伤害波斯系民族的自尊心,他在军中招募了大量波斯系民族的士兵。

倭马亚王朝的伊斯兰帝国从形式到实质都是阿拉伯至上主义。阿拉伯士兵有着强烈的优越感,他们认为全世界都是自己的,并且不愿放弃这种傲慢的态度。库泰拔将军因此尽量避免阿拉伯军队和波斯系民族的接触,他招募的马乌拉部队就是波斯系的军队。

完全可以说,粟特地区之所以能融入伊斯兰的势力圈,得力于库泰拔将军的政治手腕。而库泰拔将军能够获得成功,也得益于哈里发瓦利德一世的支持。

瓦利德一世于715年去世,他的弟弟苏莱曼成为新的哈里发。在君主专制时代,无论多么优秀的人物,一旦失去君主的庇护,他将难以平安度日。库泰拔与哈里发苏莱曼的关系极不和谐,原因据说是倭马亚王朝的第五代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在选定继承人的时候,库泰拔拥护的是瓦利德一世。还有一种说法是,瓦利德一世想把哈里发的宝座传给自己的儿子而不是弟弟苏莱曼,而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正是库泰拔。

库泰拔开始盘算以撒马尔罕为根据地建立独立政权,这等于背叛了新任哈里发。库泰拔试图说服手下的干将支持自己,他自负于平日公正分配战利品,一直优待部下,却怎么也没想到部下会反对自己。对属下军官们而言,背叛伊斯兰大帝国的哈里发是大逆不道的。库泰拔早已把家人聚在撒马尔罕,属下将领的家人却都还在大马士革。库泰拔本来期待着自己的计划得到狂热的支持,然而现实却是令人焦虑的沉默。他怒不可遏地大骂:

“你们这些卑鄙的拜多韦!”

“拜多韦”是阿拉伯部族的名称。受到侮辱的拜多韦部族的将士们包围了库泰拔的宅邸,放火将宅邸烧毁,并杀死了库泰拔。以库泰拔生前的显赫,哪想到最后竟落得一个惨遭杀害的下场。

库泰拔死于715年,相当于唐玄宗时期的开元三年。这时玄宗皇帝刚满三十岁。

库泰拔的殁之使得倭马亚王朝的阿拉伯帝国对中亚的统治再次陷入不安定状态。在阿拉伯军队驻屯的时候,当地居民每天到清真寺念诵《古兰经》,军队一离开,人们又恢复原有的偶像崇拜。即使改信伊斯兰教,税赋上的不公平仍旧没有改善。库泰拔当政时,只要是伊斯兰教徒,就可以和阿拉伯人一样免除人头税。阿拉伯至上主义再度蔓延,当地人对此深感不满,叛乱此起彼伏。

苏莱曼的后继者是第八代哈里发奥马尔(717—720年在位),在他当政的短短几年内是个例外——改宗信伊斯兰教的人得以免除课税。然而没过多久,又恢复了阿拉伯至上主义,粟特地区再次陷入纷争频发的状态。

为反抗伊斯兰军队,中亚细亚的居民与突骑施联合起来。此时倭马亚王朝的衰退不只体现在中亚细亚的粟特地区,在整个伊斯兰教世界,倭马亚王朝的权威正逐渐丧失。若是伊斯兰政权尚有活力,库泰拔筑成的业绩本可以保留下来。可惜政权颓败,库泰拔的基业也随之消亡。

事态有进亦有退。

唐军击破了支持粟特及周边地区叛乱的突骑施,这给倭马亚王朝的中亚细亚统治带来一丝喘息的机会。

突骑施没落是在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当时突骑施的可汗名叫吐火仙。突骑施曾经攻占唐朝管辖下的碎叶城,如前所述,这碎叶城据说就是诗人李白的出生地。唐朝派出碛西节度使盖嘉运将军,志在夺回碎叶城。吐火仙出城应战,在唐军的猛攻之下落败而逃,最后在贺逻岭被俘。与此同时,疏勒镇守使夫蒙灵詧率部攻入怛逻斯城,接着又攻下了曳建城。

突骑施可汗吐火仙在被俘后第二年得到赦免,并被封为唐朝的左金吾大将军。当然这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名号,唐朝采取这样的怀柔政策,软硬兼施。在吐火仙之后,仍然在名目上保留了突骑施可汗的称号。而突骑施被唐军瓦解,实质上已经灭亡,至少它已丧失了作为军事集团的力量。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也就是说,存在于唐朝和伊斯兰帝国之间的一股势力忽然间消失了踪影。

对唐朝而言,消灭了一个横行于边境的危险势力,想必西边从此可以太平无忧。而在倭马亚王朝的伊斯兰帝国看来,中亚细亚居民的武力斗争失去了后盾,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但安心只是一时的,两国面对的新问题是两国从此不得不进行直接的接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