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儿子大PK

正在过“例假”的男人最怕的就是青春期(或称反叛期)的儿子。一个是雄性激素正在大幅增长,独立的自我意识和男性秉性特征正在形成的儿子,一个是雄性激素正处于波动下调期,自信脆弱,急需自我保护的父亲;一个需要通过与父亲的权威判断不同来向自己证实自己的独立,一个害怕自己大男人的地位受到任何怀疑和挑战。虽然双方都不是在有意识地博弈,但这种过招似乎很难避免。

老葛的儿子从小就特别听话,可是,上了初二开始就不一样了,成天跟老爸较劲。虽然都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但是,你说去麦当劳,他肯定说肯德基;你说看篮球他肯定说看足球,你说看足球他又肯定说看篮球,这不是成心吗?通常情况下,老葛就忍了,为这点小事跟自己儿子较劲,不值得。可是,有时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忍耐不住,突然大发雷霆。最近一次,老葛提出一个想法,儿子并没有回应,老葛反而主动出击:“你眼珠子瞎转什么?我就知道你又要故意跟我作对!有本事你把话说出来!”就这样,一件小事,甚至连小事都算不上,父子俩大干了一场。

当孩子,尤其是儿子,渐渐成熟时,他开始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以前,他是父母的“附属品”。甚至没有人叫他的名字,提起他总是“老葛的儿子”。现在,有了自我意识的他不仅仅想做老葛的儿子,他更想成为他自己。作为一个男孩,成为自己的标志就是和自己的父亲不一样,因为只有和父亲不同才能最直接地显示他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了。这本身是件好事。我们甚至可以说,孩子想要做的是从无到有,塑造一个新的自我。这是一件伟大的建设工程。

但是,孩子缺乏知识、经验、履历、能力、技巧,最起码在开始阶段,他建不好。这时候,父母应该做的是帮助他建。但做父亲的经常做的是“拆”。做父亲的在自己最脆弱的时候,也就是男人“例假”期时,对自己感受到的“挑战”最为敏感,而且就是在这期间,经常“主动出击”,甚至找碴儿交手,通过一场胜利告诉自己:“你小子还嫩点。老子还是爹,老子还是狮子王!”

这时,当父亲的经常会本着男人的本性和孩子较劲,显示一下老子的威风。这样做,要不然造成孩子继续较劲,愈演愈烈而且持续时间更长,要不然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影响他自我意识的形成。

既然是件好事,父亲就不要太介意,只要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不偏离核心价值观,应该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这种状况通常不会持续太久,因为,说实话,孩子也经常在为了和父亲较劲跟自己较劲。也许,在父亲说要看篮球时,他也想看篮球,只是为了和父亲较劲才说看足球,这样他也不舒服,自己也吃亏。当他发现没有必要这样做时,他刻意较劲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少了,而是更倾向于和父亲平等地进行男人与男人之间的交流。那将是父子情的最高境界。

给孩子空间,同时保护自己的父亲地位与尊严,可以尝试把经常可能发生冲突的方面分成非原则性(个人喜好、习惯、品味)和原则性(道德、人品、法律、健康)两类。前者,不仅尽量不干预,甚至主动给孩子选择、决定权;后者,在交流中不把争执作为个人之间的争执,而是从社会准则角度探讨。有了前者的铺垫,后者就很容易心平气和地交流了。

主动向孩子透露一些自己同样年龄时做的一些和父母、社会有冲突的事。很多做父亲的担心这样会负面影响父亲的形象。其实不然。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曾经做过类似甚至更过火的事,反而能让孩子知道,父亲也有类似的经历,是能够理解自己的。这时,父亲再说话,孩子就会听得进去了。

记得我上中学时,曾经给音乐老师起了个很不好听的外号,搞得全校学生都用这个外号称呼这位老师,甚至在放学路上,学生们躲在老师回家路上的树后、门后、墙后,高声齐呼,把老师气得哭着回家。状告到家里,父亲没有生气,反而给我讲起他上中学时,曾经写过一首打油诗,讽刺老师,也是在全学校传开。比我高明的是,父亲没有被“抓到”。就在我听得津津有味,感觉是在父子同乐时,父亲说:“10年后,我师范毕业,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突然想起了那件事,想起了那位老师,我顿时感到无比的愧疚,几乎流出了眼泪。暑假回老家,我就到处打听那位老师的踪迹,想向她道歉,却一直没有找到她。”听一个理解自己,做过同样事情的人用这种非教训式的方法说事,自己很容易听进去。第二天,我就主动去找老师承认错误了。

当然,在男人“例假”期,很难如此静下心来处理,那么,不妨试一试:

1. 和妻子商量,然后先由妻子出面处理。

2. 安排5-7天后和孩子交流。告诉孩子刚知道这件事时,自己非常震惊和生气,但是,不希望用那种方式处理,所以自己没有出面处理。让孩子知道自己为避免父子冲突和不愉快做出的努力,孩子自然会理解和感激的。

3. 把“事”和“情绪”分开。如果发生了不必要的冲突,可以在几天后,事情平息之后安排一次交流,表示自己那天表达的观点是对的,但是“可能一些方面处理得不是太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