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中国崛起策十七 社会福利制度和新的路径(7)

图一 回归中间正道,防止左右两极摇摆

具体说来,新自由主义的右派路线是行不通的,在新自由主义路线的诱导下,许多发展中国家过早把本国市场完全对西方国家打开,没有注意到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保护本国市场,没有对脆弱的民族产业和民族工业采取最低限度的保护措施,过早地采取了浮动汇率,开放了本国的金融市场,其结果是成为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炒家的猎物。而完全采取市场万能的原则,削弱国家的职能到最低点,导致大量公共设施的不足和公共产品的严重匮乏,许多国家的民众挣扎在贫困线上,城市里贫民窟内居住的孩子既接受不了任何公共教育,也接受不到基础的儿童医疗设施,导致大量贫困人口没有未来。这样的两极分化的社会是不可能产生真正以中产阶层和大众消费为主的现代化社会的。同样也要反对左右两边蹦极的游戏,反对新自由主义和右派的理想绝对不表示要回到另外一个极端。中国不是特定理想主义者的实验品,不能拿中国的发展大业翻来覆去做实验。我们脱离了极左思潮的陷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崛起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我们也知道市场经济不是完美的,也是充满缺陷和漏洞的,因此我们在这个意义上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有执行力的政府,来介入社会再分配领域和社会福利制度领域,纠正市场分配的偏差。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和北欧国家就多次宣称自己走出了介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建立了现代福利国家。而布莱尔、克林顿和施罗德在执政期间也宣布采取特色社会主义或是第三条道路,宣称要建立鼓励就业和工作的新型社会福利制度。在伊斯兰国家、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它们都宣称采取了介于美国和前苏联之间的发展道路,它们都分别援引各自的文化和宗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佛教),宣称建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福利和社会分配制度。这显示,走中间道路,防止左右两极间的摇摆,逐渐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了吸取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教训外,也应当根据本国国情、文化和过去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具体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来就强调两个面向,一是经济上的市场分配机制,二是社会面向,社会主义国家必然要加大社会投入,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也应当利用国家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建立良好的公共设施,防止贫富两极分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还应该包含有这么一条:中国应该力争在现代化道路上走出介于西方多党选举的民主制度和威权体制之间的一条新型民主道路,其间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真正完善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制度,特别是真正落实和完善已经存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促进公民社会的建立和完善,逐步推进基层民主选举和党内民主选举。而这一切的关键是建立法治国家,界定国家、市场、社会的关系和其他基本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使中国社会逐步向功能分化的现代化社会迈进。如果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实现了富国强民、建立功能分化的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目标,同时又探索出一条稳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民主制度,这将是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巨大的贡献,将是对人类现存政治制度最伟大的创新,这将给许多已经采取了多党民主选举和市场经济、但是依然在失败国家行列和边缘徘徊的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创新的模式选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未来20年现代化进程不仅将大大影响世界,其成功本身也将具有巨大的模式效应和世界意义。

有中国特色的道路的基本点在于,不纠缠于意识形态。要成为一个真正世界大国的国家当然应当有世界责任感和改造世界的理想,但是新路径要求我们不轻易把理想演变成一种意识形态,不轻易谈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不把理想主义上升成激进狂热的思想。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中国和平崛起、中国民众民生乐利才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其他的比如经济机制、政治制度等都是保障中国民富国强的手段,我们绝不把手段当做终极目标。因此我们不神化人类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其中好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利用,不好的东西则要扬弃和远离。单纯追捧任何一种制度都是不可取的,包括笔者所重点研究的欧洲福利国家,笔者认为这是人类比较进步的一种制度构建,但是笔者也不盲目迷信福利国家,因为盲目迷信就会无限上纲到一种意识形态,就会对福利国家的一些弊端譬如过度福利和滥用福利等视而不见。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