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中国崛起策一 从中美经济共生体谈起(2)

该文的论点虽说有一定的简化,譬如说世界各国当然不止出口到美国,中国也当然不仅是世界的生产者,同时也是一个新兴的消费大市场,其重要地位是举世公认的。但是,该文的中心主旨基本反映了世界的现状,即世界各地许多重要的经济体仅靠内需难以拉动其经济的增长,便过于依赖美国消费者和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于是一个基本问题出现了:为什么美国能持续地、长时期地消费各国产品?美国内需增长的驱动力在哪里?

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经济史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体系确立了美元金本位的体制,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地位建立了国际美元金融体系。战后布莱顿森林体系更是有助于确立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援助深受战争重创的欧洲大陆和日本,成为国际大金主。资本主义体系内部则吸取了过去原始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的教训,开始了全面实施凯恩斯主义和建立现代福利国家的进程。这一期间资本主义融合了许多社会主义改良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具有人性化和社会化。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不仅是德国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英国和北欧建立了现代福利国家,即使在自由竞争思想高度发达的美国也进行了相当程度的社会工程和社会改良,以改善劳工生活,保护基本的劳工权利,这一阶段美国工会的权利也得到了扩张,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参与国家社会政策决策。凯恩斯主义更是强调通过改善大众的生活来提高大众消费,刺激经济的发展。凯恩斯主义著名的口号就是"节约不是美德",节约在古典经济时期也许是美德,但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却是阻碍经济增长的因素,因为过高的储蓄无法转化为消费,进而无法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是通过刺激大众消费,建立和扩大中产阶级,市场经济配以现代的福利国家和社会保障体系而避免了资本主义崩溃的危机,进而成功地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一是日本、西德战后的迅速崛起,改变了国际经济的版图。由于战后布莱顿森林体系规定了美元不可以对其他货币贬值,相反日元、马克、法郎和英镑却可以对美元进行贬值。日本和西德利用有利的战后条件如韩战和越战等迅速扩大生产,并进一步对美元实现贬值,扩大对美出口,日、德因此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二是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美国许多生产部门不敌日、德,竞争力日趋萎缩。美国巨额投资欧洲、日本的时代宣告结束,日本和德国资本开始大举进军美国。三是日、德的经济奇迹创造了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成为世界经济中重要的消费者。当时响彻云霄的口号是"日本天下第一"和"日本买下美国";德国人也很骄傲地宣称"我们在政治上是被抛弃的民族(输了战争),在经济上是被捡选的民族"(西德的经济崛起)。

事实上日后的发展证明,日本并没有"买下美国",德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远不能和美国相比。其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德国的国内市场狭小,分别拥有一亿两千万人口和八千万人口(按今天的标准计算),国内市场的饱和线很容易达到。一旦国内市场基本饱和后,日、德经济体就非常依赖外在市场。美国拥有超过三亿的人口,消费力极为旺盛,分别相当于两个半日本和近四个德国 (按人口计算)。美国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是全球最发达和健全的,美元又是超级国际货币,因而一般财经人士都会认为投资美国是最安全、最上算的,稳赚不赔。另外,日本、德国等新兴经济体生产力的急剧提升和国内市场的相对饱和造成的产品过剩只能通过出口来消化。但是美国消费者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消费,必须有足够的资本来源。这样就产生了本文开头所阐述的现象,亚洲经济体源源不断地注入资本到美国,不仅投入美国的金融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也大量购买美国债券,以资助美国消费者消费。一旦美国消费者偃旗息鼓,亚洲的生产发动机仿佛就会歇火。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美国在生产领域不断败下阵来,交出了一个又一个领域的优势,却在国际金融领域成了大赢家,无数国际资本投入到美国市场。美国人总是在消费,却总是有钱消费,也总可以借钱消费。美国是借入钱的一方,却俨然成了"大爷"。因为美国拥有美元的优势,可以魔术般地通过升值、贬值和汇率利率的变化来变换借贷的数额;借出钱的一方却无比依赖美国,一是期望美国消费者消费,二是提心吊胆地观望美国的汇市和股市,美国一打喷嚏,全球就感冒。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