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一世英名,晚年却深受立储之苦。康熙一生妻妾众多,曾有过4位皇后,51位妃嫔、贵人、答应、常在等等。康熙一生有子、孙、曾孙共150多人,是清朝帝王中子孙最多的一位,其中儿子35个,女儿20个。儿子中成年者20人,女儿中成年者8人。张国元,杨国庆:《康熙的多子与多忧》,《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这众多的子孙,本可以使康熙享有普天之下最温暖的天伦之乐。但是,皇宫内院,这人间的乐趣在皇帝身上展现得却很有限。
在康熙之前,清朝是没有立太子的传统的。而康熙第一次打破清朝皇嗣制度,预立储君。1675年12月,22岁的康熙亲临太和殿,按照汉族立嫡长子的原则,册立方满周岁的皇二子、嫡长子胤礽(赫舍里之子)为皇太子。
胤礽从小就得到当时硕儒的教导,并遵从祖训学习骑射。在康熙精心培养下,皇太子满、蒙、汉文皆娴熟,精通四书五经,书法也很好,善作对子。胤礽十几岁时就写出了“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的名对,5岁时就在狩猎中射中过一鹿四兔。成年后,康熙几次出征时都曾委托他留京代理政事,对他的表现大加赞扬,说他“办理政务,如泰山之固”。当然胤礽也出过一些差错,比如他发往父王率军出征地的包裹捆绑不结实,致使包裹到达目的地后多有破损等等,康熙也都指出来要求改正。
从开始的事态发展来看,胤礽能文能武,在许多方面表现得略高于其他兄弟,康熙对他还是满意的。但胤礽满岁时就被立为皇太子,养尊处优,逐渐变得骄横跋扈。胤礽十多岁后,宫廷斗争频繁,其周围逐渐出现了一股依附力量。这些人处处显示太子的地位,一有机会就抬高太子,并有意无意弄得太子与皇帝在排场、气势上不相上下;加之众多大臣见风使舵,纷纷有意无意地与太子套交情、拉关系。这是康熙最不愿意看到的。于是,太子和皇帝之间、太子和其他皇子之间就开始产生了矛盾。一些人和其他皇子对胤礽添油加醋地造谣也使康熙对太子开始逐渐反感。
矛盾一触即发。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终于爆发了所谓的“帐殿夜警”事件。这件事发生在康熙皇帝进行木兰秋狝的时候。“木兰”是满语,是捕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用嘴吹或吸,发出“呦呦”的鹿鸣之声,以引诱鹿类前来并将其捕获。后人将皇帝围猎的专用场地称为木兰围场,简称木兰。“秋狝”指的就是秋天的狩猎。为了保持八旗子弟的尚武精神,从康熙二十年始,木兰秋狝就成为一项国家大典,在康熙、乾隆两朝盛行。所谓帐殿,就是木兰秋狝时皇帝驻跸的营帐。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朝廷又举行了木兰秋狝。康熙带着才8岁的十八阿哥同行。十八阿哥是康熙爱嫔王氏所生,为康熙所宠爱,因此获得了与皇帝同行的殊荣。而其他成年的皇子,包括太子在内都只能跟随前行。遗憾的是,北方秋天的昼夜温差很大,8岁的十八阿哥适应不了,半路上突然发病。随行的太医不能救治,病情日益严重。康熙只能搂着爱子,祈祷说宁愿以自己的寿命来换取十八阿哥的生命。8月底,十八阿哥一度病情好转,康熙欣喜若狂,但到9月2日早晨,十八阿哥就夭折了。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人向康熙告发太子,说太子夜里在康熙的营帐四周盘旋,还不时窥探内中情况。此前康熙与太子的关系已经逐步恶化,康熙联想到胤礽在十八弟重病时冷漠的表现和平时的不良行为,他那颗本因幼子之死而悲痛欲绝的心受到更重的打击。康熙对胤礽的愤恨程度急剧上升,从而作出废黜太子的决定。刘心武:《红楼望月》,书海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