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李世民:蓄养实力,反击制胜(1)

李世民:蓄养实力,反击制胜

假如李世民与李建成的排行换一下,那么唐初这场兄弟间的杀戮也就不会存在。原因很简单,他们俩根本就不是同一重量级别的选手。这是权力游戏规则惹的祸,是命运开的玩笑。

谋权之道:以军事实力对抗政治势力

李世民谋权之初,十分艰难,既要与父王李渊一起南征北战,又要面对太子李建成的挤压与打击。怎样获得自己的生存权与话语权,免受太子政治势力的打击?英武的李世民决定以军事实力来对抗政治势力。成事之初,李世民利用作战的机会,招兵买马,培养了一批能与自己同生共死的将军与谋士。

李世民被称为千古一帝,他出生于陕西武功,四岁的时候曾有相面先生预言说,此子将来必能济世安民,因此李渊以世民为名。

唐高祖李渊有二十二个儿子,高祖的元配窦皇后生四子: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封秦王,三子李玄霸早逝,四子李元吉封齐王。按照传统习惯,皇位应由嫡长子继承,所以,唐高祖即位后,便立李建成为皇太子。

在统一天下之前,大家都相安无事,齐心协力打天下,但是,天下一旦打下来了,情况就有了微妙的变化,皇室内部矛盾开始浮出水面。矛盾的最大的两方是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为了争夺帝位,两人开始明争暗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两个集团。

1. 秦王集团

李世民在唐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功勋卓著,李渊太原起兵反隋,就是李世民的主意。

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好结交贤人异士,晋阳(今山西太原)县令刘文静,李世民把他看做知心朋友,他也十分看重李世民。

李世民劝说李渊起事之前,忧心忡忡,寝食不安。

刘文静看出了李世民的心思。他悄悄地对李世民说:“皇上远在江都,李密逼近东都,到处都有人造反,时不待我呀。这正是起事的好时机。如公起事,我可以帮您收集十万人马,加上您父亲手下的几万人马,就可以成大事。用这支力量起兵,打进长安,号令天下,不出半年,可以取得天下。”

李世民听罢,高兴地说:“您真说到我心里去了。”

李世民回到家后,回味刘文静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但是怎么说服父亲呢?李世民一时犯了难。正好在这个时候,太原北面的突厥(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可汗进攻中原。李渊率兵抵抗,屡战屡败。李渊怕战败的事让隋炀帝知道后,要查办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李世民觉得机会难得,劝李渊起兵反隋。李渊一听,吓得要命,说:“你怎么说出这种混账话来?要是我去报官,准会把你抓起来。”

李世民并不理会父亲的话。第二天,李世民又找到父亲说:“父亲受皇上委派,到这里讨伐反叛的人。可是放眼天下,造反的人此伏彼起,您能讨伐得了?再说,皇上猜忌心很重,就算您立了功,您的处境将更加危险。只有照我昨天说的办,才是唯一的出路。”

在李世民的劝说下,李渊终于决定起兵。刘文静得知后,很高兴,帮助李世民招兵买马。李渊又派人悄悄地把正在河东打仗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召了回来。

太原的两个副留守看到李渊父子的行为有异,想出来阻挠。李渊借口他们勾结突厥,把他们抓起来杀了。

李渊又听从刘文静的计策,派人备了一份厚礼,到突厥可汗那里讲和,约他一起反隋。突厥可汗觉得这样做对他们有好处,就答应帮助李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