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刘邦:大阴大阳,无形无色(14)

但刘邦仍下令武士逮捕韩信。韩信自认无罪,向刘邦抗议。刘邦将调查官员的控诉书,宣示给韩信和众诸侯。

韩信不禁当场叹息道:“果然如同别人一再向我警告的:‘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完全安定,我这个替皇上打天下的功臣必将遭烹杀啊!”

刘邦押着韩信返回洛阳。不久,韩信就被设计处死,接着汉朝的一大批大将都遭到排挤与诛杀,新生的汉朝政权就在废除功臣中得以加强与巩固。

固权之策:打击权臣,防微杜渐

对于权臣的处理,也是张弛有度,不要不分青红皂白进行打击。

从刘邦清理异姓王的事情可见,他清理的都是手握军权的大将,对于文臣他则没有那么狠毒,而是通过防微杜渐的办法来打击功臣,让他们老老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打击萧何就是一个典型。

萧何,刘邦的心腹,曾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自起事起,萧何就坚决支持刘邦,后来刘邦的事越做越大,兵强马壮,横扫天下,萧何为他筹备粮草,管理后方,引荐人才,管理得井井有条。军队进咸阳的时候,别人都抢钱、抢女人,只有他入府库,收集天下图册文书,待刘邦夺得天下之后,很快就弄清全国的人口分布,并因此制定出合适的法律制度。

即便这样的功臣,开国后也遭到了刘邦的打击。

开国后刘邦经常出征,对萧何有些不放心,但是他对于这大后方有些鞭长莫及,便多次派使者回到关中慰劳萧何。分析起来,这“慰劳”是有深意的,一是探看萧何在干什么,有无造反意图和举措,二是示恩于萧何,笼络萧何之心。萧何当时并没有想得很多,但有一个叫鲍生的幕僚看出了刘邦的真正意图,对萧何进言道:“汉王在中原风餐露宿,亲冒矢石,却反倒多次来慰劳您,是对您据守关中不放心啊!我看您不如将兄弟和子孙中能拿兵器的人都送到汉王那里参军,汉王才会放心。”

鲍生的意思是,萧何要将自己亲属中能打仗的都送往刘邦前线,既表示萧何不想用这些亲属做得力臂膀割据关中,又表示了萧何对刘邦的全力支持,使刘邦不再疑忌萧何。

萧何听了鲍生的话,翻然猛醒,立即照办,这才使刘邦对萧何放心了。

这是萧何第一次释去刘邦之疑,办法是送自己的亲属去前线充军。

第二次是在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因陈希造反,汉高祖亲自率兵讨伐,身在邯郸。又一次离开关中,留守关中的大权实际上又落到了萧何手中。

陈希造反后,韩信企图乘高祖离京时做陈希内应,活捉吕后及太子,再配合陈希对汉高祖刘邦前后夹击。吕后接到举报后,和萧何密计,杀死了韩信。然后吕后到洛阳迎接刘邦,刘邦听说韩信被杀后,又惊又喜,同时派人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并为萧何增加食邑五千户,派一个都尉率五百士兵为萧何看家护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