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曾三戒:父亲的忠告(3)

曾国藩开始在翰林院的时候,一来因为考中了进士而春风得意,二来因为日子闲得很,渐渐地也就开始得意忘形了,尤其是忘了自己少年时立下的远大志向。这一点倒和我们很多年轻人很像,一旦小有成就,就开始不思进取了。他嘴上说着要努力成为儒学宗师、理学传人,但和一帮朋友天天就只聚在一起吃喝玩闹。刚好曾国藩这个人又特别喜欢交朋友,他的好朋友也很多,要不然也不会跑到人家里去欣赏别人的小妾啊!所以他跟他那帮朋友是三日一小聚、五日一大聚,整天不是在一起吃饭,就是在一起聊天,净干些不务正业的事儿。

比如说道光二十二年年底的一天,他一大早就到一个朋友家聊天,聊完了出来又碰到了另一个朋友。那个朋友一脸兴奋的样子,看到曾国藩就更兴奋了,拉着曾国藩就走。曾国藩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就问他这是到哪儿去啊?

这位朋友回答说,可有热闹看了,今天午时,菜市口据说要杀一个武臣。砍头啊,那多难得一见啊,咱们一起去瞧瞧热闹吧!

曾国藩一听,也特兴奋,砍头杀人,他那时候还真没见过。所以,他也兴冲冲地跟着朋友往菜市口来。

快到菜市口了,曾国藩突然后悔了。他心想,自己的理想是要当个理学家,是要成为一代大儒,这会儿居然兴致勃勃地来看杀人砍头的事儿,那简直就是“仁心丧尽”,这哪是一个读书人应该来凑的热闹呢?

但他虽然心里有些反悔了,可毕竟一来不好驳朋友的面子,二来菜市口杀人的事儿他的确也没看过,所以他跟着朋友“徘徊良久,始归”。(《曾国藩全集·日记》)也就是犹来豫去,做了半天思想斗争才回来。最终,也不知道他到底看了没有。

你看这时候的曾国藩,和我们后来所了解的曾国藩简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他整天除了饭局,就是无聊的聚会,甚至无聊到喜欢聊女人、喜欢看杀人。而这些无聊的事,又极耗精力,曾国藩日记里也说,整天不务正业,弄得自己也疲惫不堪。他爹当时看在眼里,能不生气吗?先是执意要回家,然后就写了封信来教训他。

当然,《礼记·礼运》里也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中告子更说过“食色性也”。曾国藩年轻的时候喜欢看美女,喜欢聊美女,说明他是个完全正常的男人。他所说的自己的好色,也并不是那种流氓式的好色,而是心中欲念难以把持,但这种难以把持就使得他觉得自己跟自己原来的理想越来越远了。他爹的信对这个确实还有理想、还求上进的青年来说,不啻是当头棒喝。

曾国藩在日记中说:“接家信,大人教以保身三要,曰节欲,节劳,节饮食……小子读之,悚然!小子一喜一怒,劳逸疴养,无刻不萦于大人之怀也。若不敬身,真禽兽矣!”(《曾国藩全集·日记》)意思是说,我爹说的一点都不错,现在的我真是满身缺点,再这么堕落下去,我真对不起自己、对不起我爹。我要是不把这些缺点都改了,我就是禽兽不如。

曾国藩因此有过一句名言,叫:“不为圣人,便为禽兽。”

他下定决心,要改正自己的缺点,改掉身上的坏毛病,要告别旧我,重塑新我,要远离过去那个面目可憎的曾国藩,要走近自己理想中的曾国藩……

幸运的是,他做到了。他不仅跟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一样下了决心要痛改前非,他还远胜过一般人的空想,用实践最终超越了自我。

那么,曾国藩是怎么做到的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