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爱国社的再兴,日本乃呈现言论集会的黄金时代,各种政社辈出,而演变成如火如荼的国会开设请愿运动,爱国社亦经过几次大会,于1880年3月改称为"国会期成同盟会",公开宣称除非达成开设国会的目的,不论经多少岁月,决不解散此一同盟。板垣并亲自乘马当头阵,到各地方游说,展开热烈的全国国民运动。4月27日,向大政官提出2府28县同志87万多人所签名的国会开设请愿书。
藩阀政府方面,为了扑灭自由民权运动如火燎原的火势,乃于1880年4月5日发布集会条例,加以镇压,禁止政社之间的联络,拘束演说集会的自由,并讲求封锁言论的对策,但板垣等所率领的国会开设请愿运动,激动了日本的六十余州,使政府觉得对于公议舆论的具体化和实现化,亦必须讲求对策,才能安抚民心。于是在1881年10月12日,发布国会开设的大诏说:"将期于明治23年(1890年),召集议员,开设国会以成朕之初志"。
八、自由党总理
国会开设的大诏,使自由民权的志士欢欣雀跃,以为国会期成同盟会已经达成目的,从而将其解散以树立新政党。1881年10月30日,成立自由党,并公推板垣退助为总理。
自由党的盟约四条。如次板垣退助监修,宇田友猪编纂:《自由党史》,上卷,457458页,五车楼,1910年。。第一条:我党以主张扩充我日本人民之自由,伸张及保全其权利者,相结合组织之。
第二:我党务图增加国家之进步,人民之幸福。
第三:我党相信我日本国民应当同权。
第四:我党相信我日本国之立宪政治为适当。国会开设的大诏,发布不及二旬,板垣就能领导成立了这一大政党"自由党",立刻进行政治活动,可想见当时其声望如何地高。
九、板垣虽死自由不死
众望所归而出任自由党总理的板垣,为了宣传自由民权主义,南船北马,大事活动。1882年4月6日,在东海道游说的途上,进入岐阜市郊金华山麓,当晚在神道中教院,面对三百多人的恳亲会演讲。当演讲完毕退场,走到玄关之际,有一壮汉大喊"国贼",手持白刃直刺板垣胸部,板垣翻身与之格斗而伤及左颊和右手,幸其门徒追来将凶汉逮捕。板垣的门生,均认为这是政府党所派遣的刺客,并传出当时板垣泰然自若而高唱"板垣虽死,自由不死"的故事。
大喊"国贼"而刺杀板垣的凶汉,是28岁的小学教员相原尚褧,他是爱知县士族出身,喜好内外历史,欣慕文天祥,事亲至为孝顺,立志勤王报国,深信板垣国贼之说不疑。当时,日本全国对板垣的看法,一方面有视其为自由民权的尊者,另一方面有视其为破坏国体的共和党头目,真是毁誉参半。而此刺客,即认为自由民权之徒,都是背君命叛国,急进过激不忠不臣之人,而为日本帝国必须诛戮自由党的贼魁板垣。他给其双亲的遗书上说:"兹者儿勤王之志难遏,而诛国贼板垣退助,然上犯国家大法,下不能孝养双亲,不孝之罪实无以辞。但儿屡次使大人忧劳,有此不孝之子诚不如无。儿涕泣顿首。"
板垣遇刺的消息,是当时日本政界的一大新闻,于是各报争相报道板垣遭难的模样。为了增加新闻报道的效果,各报绘声绘影,加以渲染,其中有一节描写板垣当时睥睨刺客而叫"板垣虽死自由不死"的话。其后,经过反复的传播,此一遇难剧发挥了很高的戏剧效果,"板垣虽死自由不死",就成为日本国内所传诵的名言。但事实的真相,很可能是经过记者润色而成的。有一说谓此一名言并非板垣"睥睨"刺客而叫的,而是板垣倒在病床上时,为制止骚乱的门生而说的。又有一说谓该名言并非板垣亲身叫的,而是侍于其侧的门生内藤鲁一所叫的,内藤以为总理叫出这种话,更能收到宣传的效果。无论如何,"板垣虽死自由不死"就成为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史的名谚鹤见俊辅等:《日本之百年》第9卷,8995页,筑摩书房,1967年。又前引戴季陶:《日本论》,将"板垣死すと自由は死せ"译为"板垣不死自由不死"(42页),此应译为"板垣虽死自由不死"。此错误究是排版的错误还是戴先生的笔误,不得而知,但应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