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需影凤飘飞翼(4)

我国人民、我们民族,一贯有着优秀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的传统,从孔孟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发展到毛主席认为是革命者座右铭的鲁迅名句“横眉冷对干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与我们党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雷锋精神所体现的“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品质。

在新中国建国之初,在毛主席亲自参与下,提出了“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并把“五爱”先后写入了共同纲领与宪法。邓小平同志在拨乱反正中,及时提出了“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五爱”与“四有”就是今天所需要的精神文明,其内

化就是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这极大地发展了我国精神文明,特别是人文精神的优秀传统。例如,把“爱劳动”列入我国国民的公德,《教育法》中又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既是基于对“劳动创造世界”与“劳动创造人类”的辩证唯物史观的肯定,对剥削阶级鄙视劳动的阶级意识的批判,又是对中华民族勤劳美德的继承与弘扬。爱科学、有文化的提出,则是紧密结合当代的实际,充分肯定科学文化的重要地位。“五爱”与“四有”,高度重视精神文明,把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放在第一重要的地位。读一读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将更加深我们这方面的认识: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为了达到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目的,孔子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仔细分析这“六艺”的内容,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就是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孔子本人就发奋学过当时业已形成的“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在此基础上,又博学深思,删《诗》、订《礼》、述《乐》、正《易》、论《书》、作《春秋》,成为当时教化的《六经》,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整理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