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需影凤飘飞翼(3)

无论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还是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看,发展与建设始终包含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只是精神文明的内涵各有时代的特点与要求罢了。时代发展到今天,科技加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急剧增加,物质文明飞跃昌盛,人们对自然界、对社会、对人类思维的规律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对社会的进步的推动极为巨大,但同时,社会问题的性质也越来越严重,数量也越来越猛烈上升。十分清楚,人文教育、人文精神、社会精神财富、人的人文素质也越来越重要。这是无可争辩的史实与现实。如果我们不抓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前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建设、高层次人才的人文精神的建设,不仅势必严重危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势必危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而危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说在教育上经费投入严重不够,那么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投入更严重不够。邓小平同志已一再告诫我们: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重视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教育法》第一条就明确指出,发展教育事业,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这是何等的精辟!

我国儒家经典《四书》中的第一部《大学》开宗明义就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指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今天,也可以说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学问,是培养“大家”、“大师”、“权威”、“专家”的学问,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净化个人的灵魂,完善个人的人格,陶冶高尚的情操,在于进而去教育群众,唤起群众,奋发精神,除旧布新,从而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以达到真、善、美的境界,实现人类“天下为公”的崇高理想。《大学》接着明确提出,关键何在?“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要努力做好内化工作,培养良好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修身是本,素质是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本乱了,基础不好,上层能好,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儒家所强调的修身,其核心与目的就是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就是教育人要正确看待自已,正确协调自己与他人、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认识个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正确处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的关系。孔子有弟子三干,贤人七十二。孔子最欣赏的不是子路的勇敢与帅才,不是子贡的外交能力与商业能力,不是仲弓的“可以南面”而能当领导的才华,而是颜回的“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高尚人文素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