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6)

原创基督徒在遇到危险和灾难之际,都会用手划出十字架记号,保护精神和肉体安全。这种手势被用于一切宗教活动,同时也用于?常生活,绝对可靠的动作使自己免于神灵和世俗邪恶力量侵害学识渊博的耶稣会教士佩塔维乌斯(Petavius),搜集很多有关十字架展显法力的文章和资料,在上个世纪使喜爱争论的新教徒产生很多困扰。。君士坦丁非常谨慎,采用渐进的步骤到最后才接受基督教真理,同时也采用基督教的十字架象征记号,他这种宗教奉献的精神是否合于教义,只有教会当局才有足够权威来确定。有位与君士坦丁同时代的作家,曾在一篇正式文章中对宗教的成因作过全面研究,他提出的证据对这位皇帝的虔诚信仰,赋予更为惊人和崇高的特质。这位作家非常肯定的提到,君士坦丁?与马克森提乌斯决战的前夜,睡梦中得到神的指示,要他将代表上帝的神圣符号,基督的名字的缩写图案,刻在士兵盾牌上面。皇帝遵从上天命令,获得米尔维亚桥之战决定性的胜利,作为上帝对他的勇敢和顺从所赐予的酬报。基于某些问题,使一些持怀疑态度的人,对这位善于辞令的作家作出的判断,不信其真实性,因为他出于宗教热情或利害关系,一直全力支持当权派这位历史学家能够泰然自若发表他的演说,当时东方的统治者李锡尼,仍与君士坦丁和基督教保持友好关系,倒是可以确定。有鉴赏力的读者可发觉到,这篇文稿的风格与拉克坦提乌斯大不相同,?多地方的文字运用都很低劣,勒?克拉克和拉德纳(Lardner, Nathaniel, 1684 A.D.1768 A.D.,新教徒神学家,圣经学者)都抱这种看法。为拉克坦提乌斯辩护的学者,对于所取书名以及作者是多纳图斯或凯基利乌斯,提出三点理由,每条单独的理由还是有缺失,合起来非常有分量。我原来还是犹豫不决,后来根据科尔贝特(Colbert)的手稿,认定作者就是凯基利乌斯。。他在罗马胜利约三年之后,发表的作品与尼科米底亚迫害者的死亡有关。地点相距一千哩,再加上一千天的时间间隔,这就完全足够制作出一批宣传资料,目的是要让人看到就会相信。这?然能获得皇帝的默许,因为在听到一个既能提高自己声望、又有利推动计谋的绝妙故事,绝不会表示反感。李锡尼当时还掩饰对基督徒的仇恨,同样是这位作家站在支持的立场,写出祷告方式的显灵景象,说李锡尼与暴君马克西明的军团作战之前,一位天使在他的军队面前再度现身。

这种神迹一再出现,不仅没有产生抑制作用,反而使人类的思考能更为理智伏尔泰的看法可能有点道理,他把君士坦丁的获胜,归功于拉伯兰的名声盖过李锡尼的“天使”,即使帕吉(Pagi, Antoine, 1624 A.D.1695 A.D.,编年史家)、蒂尔蒙特和弗勒里(Fleury, Claude, 1640 A.D.1723 A.D.,教士、教会历史学家)全都心仪“天使”的形象,那也是乐于更多的神迹出现而已。。如果把君士坦丁的梦境,单独拿来仔细加以分析,就会从皇帝所要推行的政策,或者他对宗教的热情来加以解释。在决定帝国命运的那一天,他时刻不安的等待,一阵短暂而又时断时续的睡眠,可以消除烦躁的情绪。这时令人景仰的基督形象以及人所共知的宗教象征,很可能自动出现在皇帝活跃的想象之中,何况他崇拜基督的名字,暗中乞求基督徒的上帝显示神威。正如杰出的政治家会毫不犹豫尽量运用军事谋略,他也像菲利普和塞多留(Sertorius)那样利用宗教?面的骗局,非常巧妙的获得成功除这些众所周知的例子外,托利乌斯(Tollius)发现安蒂冈努斯(Antigonus)有不可思议的想象力。他为了让部队安心,就说他看见一个五角形(这是人马平安的记号)的光芒,还有“所向无敌”几个字。托利乌斯根本不提这段历史的出处,就是指责他也没有意义。狄奥多鲁斯(Diodorus, Siculus,公元前1世纪,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Plutarch, 46 A.D.119 A.D.,传记家、哲学家,著有《希腊罗马英雄对比传》)和查士丁并没有保持沉默,他们提到波利阿努斯在他的作品里单独有一章,列举安蒂冈努斯十九个战争谋略的案例,完全没有记载这段神奇事迹。。古老的民族都认为梦源于超自然的力量,高卢军队有相当多人员,很早就相信基督教非常灵验的象征。君士坦丁见到上帝显灵一事的真伪,只有事实本身能予以证明。无畏的英雄已越过阿尔卑斯山和亚平宁(Apennine)山,必然会在罗马城下一战而胜,对于获得的结局看为意料中事。元老院的成员和人民,忽然从暴君统治下被解救出来,自然感到欣喜万分,把君士坦丁的胜利看成非人力所及的奇迹,但是又不敢明说靠着神祇的保佑获得大捷。这次事件三年以后建立凯旋门,用模糊的文字颂扬君士坦丁,靠着他伟大的心灵和诸神的护佑,拯救共和国于水深火热之中,并为罗马雪耻复仇。一位异教徒演说家最早抓住机会向征服者歌功颂德,认为君士坦丁有幸能与最高天神保持秘密的直接交往,最高天神把凡人的事务交托给属下神明管辖。这样他便提出一个可以说得通的理由,君士坦丁的臣民难道不应该追随君王,也去信奉新兴的宗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