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的思想变化

疟疾是一种传染病,其媒介是带有疟原虫的蚊子。人感染疟疾后会出现高烧不退、意识模糊、肾衰竭等症状。过去它曾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后来因为DDT能够有效杀灭蚊虫,所以患病的人数大大减少。然而,当停止销售DDT之后,疟疾患者突然增多。斯里兰卡在使用DDT之后,1963年一整年的疟疾患者降至110人,而DDT被禁止使用后,1968年的疟疾患者却超过100万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目前卫生状况仍处落后的非洲国家,每年有3亿人罹患疟疾,且至少有100万人因此命丧黄泉,其中大多数是抵抗力较差的儿童。

为了预防疟疾,世界卫生组织曾试图改用其他农药,并鼓励使用蚊帐。但其他农药使用没多久即因蚊虫产生抗药性而失效。使用蚊帐的观念也因为难以被非洲民众所接受,迟迟无法普及。于是,有部分国家便再度开始使用DDT来杀虫。方法是将DDT喷洒在居室内的墙壁上。蚊子习惯在夜间活动,一旦飞进房间停在墙上,便立即被DDT杀死。换言之,只要夜晚在家中不被蚊子叮咬,在某种程度上即可预防疟疾感染。就在2006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表声明,支持在以非洲为主的容易感染疟疾的地区,使用室内墙壁喷洒DDT的方式防蚊。

事物一定兼具正反两面,这是社会的常识。而在科学的世界里,我们称之为“风险”与“利益”。风险即所谓的危险性,利益即化学物质所带给人类的益处。就DDT而言,其利益就是可以有效预防疟疾。

世界卫生组织曾针对DDT的风险进行严密的评估。好比说有关DDT的致癌性,过去国际癌症研究署一度将它分类在“可能致癌物”之列,然而现今,该单位则将DDT列入“暂时无法分类”的类别里。有关DDT造成的环境激素作用,虽已经确定对鱼类会产生影响,但是否会对人类有影响,科学界则尚无定论。

不过DDT在环境与野生动物体内的蓄积,毕竟是个无法否认的事实。DDT容易挥发,如果在非洲使用,势必会扩散至全世界,被各种生物体吸收、蓄积。

经过广泛搜集各类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后,世界卫生组织仍旧做出最后的结论,“使用往居室内墙壁喷洒的方式,用量较少,尚不至危害人类与野生动物。其足以有效预防疟疾的利益,远较其风险更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