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建国(3)

当农民军进入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这个消息传到江南时,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弘图,兵部侍郎吕大器,翰林院詹事姜曰广等马上策动起来,驻军浦口,"誓告天地,驰檄勤王"。他们的檄文里面说:"留都(南京)系四方之率,司马有九伐之经,义不共天,行将指日,克襄大举,实赖同仇。"在情理上说,正当外族入侵的时候,所谓"兄弟阋墙,外御其侮",明朝的统治阶级就应该与农民军联合起来抵御清兵。但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十分尖锐,统治阶级极度维护君权,对于农民军目为叛逆,视同寇仇;因而使清朝借着代行讨伐的口实,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建立清朝政权的策略得到成功。甚至汉奸吴三桂,勾结清军,打退农民军,在起初还被明朝统治阶级所称赞,而想加以官爵,但事实上吴三桂已经投降清朝,做了汉奸,明朝统治阶级的幻想跟着破灭了。

明朝的首都北京,被农民军攻陷了,明朝统治阶级为了统一全国,镇压农民起义,他们必然要拥立和崇祯帝血缘关系接近的藩王做皇帝,重建中央政权。但是对新皇帝的人选,两党的意见就有了分歧了。因为谁能够使他所拥护的人物做上皇帝,谁就是翊戴元勋,获得崇高的政治地位,而掌握大权。

在从北方逃难来的明朝宗室有明神宗的侄儿潞王常淓,还有神宗的亲孙福王由崧。东林党方面姜曰广、张慎言、钱谦益等主张拥立潞王,以为他"昭穆不远,(次序很近)贤明可立。"而福王虽然是神宗的亲孙,可是有"不孝、虐下、干预有司、不读书、贪、淫、酗酒等"七样不可立的理由,当然史可法也赞成这种主张。可是福王由崧自从大顺农民军攻克洛阳以后,由洛阳逃到淮安,受到凤阳总督马士英盛情的招待,被接到凤阳居住,双方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当南京臣僚议立帝统的时候,马士英装着公正的样子,派人向史可法探听消息说:"立君当择贤明不应专讲伦序。"史可法就把福王七不可立的理由告诉给马士英。在这个时机,阉党的内部阴谋已经酝酿得相当的成熟,马士英辈里面勾结南京的内侍(宦官)韩赞周等,外面拉拢从北方南来的军官高杰、刘泽清等,自己率领着黔军把福王护送到南京。马士英以武力作为后盾,东林党措手不及,来不及防备。迫使东林党承认福王在南京监国。东林党方面还是比较地明白大义,认为大难当前不应当在立国之前,先闹家务,因此也就没有力争。就在这样强迫、容忍的气氛下,两党共同支持福王在南京监国。不到半个月功夫,在一六四四年旧历五月十五日福王正式即位做了皇帝,以明年为弘光元年,建立了政府,部署了官吏,史可法、高弘图与马士英同以大学士的名义入阁办事,凡负有声望的人物以及文武官吏都得到任用和安排;就是镇守武汉素来"骄蹇不奉法"的左良玉也都拥护弘光政权,弘光帝马上封他为宁南侯委以镇守长江上游的重任。四川和东南各地的官吏也都纷纷响应,很有辉煌的气象。各地人民群众,更是群情一致的拥戴弘光政权,把恢复祖国的河山,拯救人民的痛苦,都寄托在这个政府的身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