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政权的崩溃(1)

崇祯帝即位之后,首先铲除魏党,销毁《三朝要典》,重新起用东林党人钱龙锡、倪元璐等,组织内阁;派袁崇焕等去镇守宁远,整理军备,巩固边防。这一系列的措施仿佛是励精图治,呈现出一番新的气象;但我们可以从下列的事实方面,来看他是怎样地应付越来越猖狂的东北敌人和越来越凋敝的民生问题。

甲、水深火热中,人民担负的激增。万历天启以来的虐政,已经弄得民穷财尽,尤其是不断地增加田赋来供应防辽的军饷。这项"辽饷"增加人民的担负每年为五百二十万两,人民已不堪其苦。崇祯帝即位后,根本就没有决心来刬除万历以来的弊政和拯救人民的痛苦;相反地,因为一方面要防御外患,一方面更忙着镇压农民军,就除了再增加"辽饷"一百四十万两以外,又千方百计地想出"因粮"、"溢地"、"事例"、"驿递"种种名目来搜刮。"因粮"是因旧日的粮额,更为加派赋税;"溢地"是民间的田地,溢出于粮册上原额的,再核实输纳;"事例"是地主富民,可以出钱捐监生:"驿递"是裁减驿递费用,充作军饷。把它全部用作镇压农民军的军费,名叫"剿饷",每年共计银二百八十万两。还有因为要剿杀农民军非练兵不可,所以又增加"练饷",每年银七百三十万两。这些就是明末最大的暴政,所谓"三饷",总算起来每年先后共增赋一千六百七十万两,人民担负之重,超过了明朝任何一个时期。"剿饷"和"练饷",原定是临时的增税,所以崇祯帝还假惺惺地说:"勉从廷议,暂累吾民一年",《明史》卷二五二,《杨嗣昌传》。实际上每年增加下去,并未停止;而这笔款项也并没有拿去练兵,只是肥了统治集团,害了老百姓而已。徐鼒:《小腆纪传》卷二十四,《杨德璟传》。

乙、抗清政策的摇摆不定。崇祯年间东北的局势,虽然紧张,但满洲的力量还不够强大;辽东各城虽然失守,但明朝英勇的将军们孙承宗、袁崇焕等仍控制了关外宁远(辽宁兴城)、锦州等四城。而宁远战役也曾大败过满洲的军队;如果崇祯帝运用得当,是能够制止满洲入关的。但是崇祯帝为了要绞杀农民军,对于满洲没有坚决的策略,朝令夕改,将吏也随时更调,给予清兵以入侵的机会。

显然地,崇祯帝是完全为了统治阶级本身利益着想的。他感觉到农民起义对于统治者的威胁,更远过于关外的满洲。他继承一贯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于防御辽东敌人的战略,是以农民起义情况的紧张或松弛为转移的。他宁肯对敌人采取放任的态度,甚至当农民军声势强大状况之下,他可以命令总兵吴三桂撤回宁远防守的军队,放弃关外的土地,送给满洲,而不肯放下绞杀农民军的屠刀。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卷五,《顺治入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