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华裔美国文学译丛总序(19)

[1]

根据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的清格尔泰、白俊瑞和多年从事蒙汉、蒙英翻译的徐炳勋三位专家,蒙古族人原本没有姓只有名,后来增加的姓取自所属部族名或父名的第一个音节,放在名前。Nathoy(纳赛),蒙语意为“岁月”,人名中表示“长寿”之意。Lalu(腊露)出自藏语,是藏族称西北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词,不是常见的蒙古名字,疑为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或东乡、保安等族人所起的名字,大概是“清真寺”的意思。(吴冰:擅长历史人物小说的林露德,《华裔美国作家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在长达两年的调查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我遇到的难题是大多数想发掘美国华人历史的人所通常遇到的难题。在腊露?纳赛/宝莉?毕默斯生活的年代和地方,华人在数量上曾超过西方人,然而这些华人今天都已经不在人世。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在排华运动时就被赶出爱达荷州,其余一些则在金矿枯竭后离去。由于当时移民政策的各种限制,个别留在当地的华人死后一般都无后裔。更常见的现象是,他们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资料,这或许是由于他们当时忙于谋生无暇书写什么,或是因为他们根本不识字。

我却很幸运。由于宝莉?毕默斯是一个非常特别、非常受人喜爱的人物,因此不少当地居民都把她的事写进自己的日记和回忆录中。此外,由于她是当地远近唯一的华人妇女,所以好几家报纸和杂志都曾派记者采访她,她的几件被认为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当时也在报纸上作过报道。她是一个非常喜欢照相的人,所以我才幸运地收集到她和她丈夫,以及他们农场的照片。

我还有幸在爱达荷州旅行,亲眼看到她当年居住过的萨尔门河地区。那里景色依旧,变化甚少。沃伦斯镇也和当年一模一样,不过已是一个被遗弃的村镇,夏季居民约有十四至二十人,冬季则只剩下六七人。至于宝莉的农场,除增加了几幢新建筑物之外,其余一切依然如她当年在那里居住时一样。只是在亲眼看到萨尔门峡谷之后,我才理解为什么宝莉如此热爱那里,永远不愿离开那里。它确实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乡村,每当想起它,我便感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至今也不曾在其他地方寻找到的安宁。

那里的农场依然非常偏僻,只能骑马前往,夏季有几个月的时间也可乘坐特别动力喷气船去;整个冬季那里都被大雪封锁,一年中有半年时间与外面完全断绝来往。人们要在这里维持一般生计都极不容易。宝莉却不但能吃苦耐劳,适应了艰苦的生活环境,而且始终保持宽宏大量的精神和幽默感,因此赢得了人们深深的敬佩。

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至今传颂她慷慨助人的各种事迹;她的坟墓一直得到妥善照料,她的形象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这本书就是我为她立的牌坊。此书在美国出版使宝莉的故事被全美国所了解;如今它已由阿良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这使我感到,腊露?纳赛/宝莉?毕默斯的一生似乎完整地转完了一圈,她终于回到自己的故土安息,并得到她祖国人民的尊重。

(1984年6月于旧金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