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计划 (二)(7)

彼得在《华尔街日报》刊登了整版广告,揭示了保险行业的心理。他说,火险行业并不会采取太多的措施来预防火灾的,因为火灾越少意味着他们的生意就越少。这些公司尽管口头表示要预防火灾,但同时又会有意地忽视有漏洞的消防规范、松懈的消防行动和不合格的消防材料。

广告的底部是彼得的亲笔签名和一行“欢迎媒体随时采访”的文字。这份报纸刚一出现在报亭,他办公室的电话便开始响个不停,打个比方,彼得的广告效应就像烟花一般很快在全国各地炸开了。在这之后,彼得将批评的矛头进一步指向医疗、人寿、工人的补偿金、汽车保险商,直至像慕尼黑再保险和伦敦劳埃德保险这样规模庞大的保险公司。彼得在记者面前应对自如,因为他们对这个话题了解得很少,保险业的主管则害怕跟他辩论。“人与财产的灾难已经成了保险公司仅有的存货清单,”他宣称,“而这些公司本应成为各领域——从地方医院的手术室到全球环境——的健康和安全的岗哨。”

一场大规模的论战在深受保险商之害的社会经济各部门爆发了。新闻是周一报道的,到了周六,彼得感到非常满意,由他掀起的这股浪潮正在自行地加速发展。他仰靠着椅背深深地吸了口气。还是明天去消化本周的报道吧,今天可真是个甜美而宁静的日子啊!

在从毛伊岛飞往圣地亚哥的回程中,索尔·普赖斯一直在睡觉。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顿觉神清气爽,精神振奋,至少是充满了活力。他立刻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洛杉矶时报》和《圣路易斯邮报》等报刊上刊登整版广告。他还在金牌电视栏目《与媒体见面》7买了1分钟播放广告的时间。在一行大号粗体的大字标题(“难道我们——所谓年高位高能力强者——要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我们的祖国吗?”)下用一串简短的文字描写美国的腐败和衰落,以及各种日渐恶化的趋势和悲剧。最后一行用大号字体写着这样的信息:“啊,有权有势的有钱人啊,起来吧,你没有什么东西可失去的,除了你的国家、你的世界和你的子孙后代的敬意!让我们登临高处吧,不要沉浸在让人厌倦的舒适当中,绝望而沮丧地哭着退出,而要轰然离去。”

广告产生了巨大反响。索尔不敢相信它竟然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他听到了几百位已经隐退多年的著名人物的声音。他们有的写信,有的打电话,有的甚至由司机开着劳斯莱斯或奔驰房车亲自到他家或他办公室来登门拜访,有的人还是拄着拐杖来的,但所有来访的这些名宿眼里都燃烧着火一般的热情。索尔知道要对他们说些什么,因为多年来他一直在思考着国家“改向”和优先权逆转的问题。他一个一个地接见他们,交流,鼓动,记下地址,并在会见结束时说:“我将回访您,后会有期。”

在从毛伊岛回来后的几天里,罗斯·佩罗向全美电视网购买了30分钟的节目时间,用图表展示了美国人是如何失去对联邦预算控制的经过。罗斯揭露他们税款的去向,揭露那些自封为减税专家的人减税的方式和结果。他们只减富人的税,在造成巨额赤字后,便改向婴儿征税。可怜的孩子,还没长大成人就要为国债所要支付的巨额利息承担责任!罗斯还用图表列举了各种浪费和贪污现象。他表示,伊拉克战争是一个“经济污水池”和“流沙包围的墓地”,“我们应该赶快把孩子接回家”。他收到了无数的电话、令人鼓舞的电子邮件和表示支持的信函,有的说“欢迎您回来!”有的说“您又说真话了,罗斯!”这些话语使罗斯精神振奋。尤其让他高兴的是,老兵们主动向他反映从战场回家后的待遇,很多老兵都同意他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他收到了很多支持信,其中最大的支持来自“老兵爱和平”协会波士顿分会。该组织为了纪念多次授勋的海军将军斯梅德利·巴特勒8而自称为“斯梅德利·巴特勒旅”。巴特勒将军1935年退役后写了一本书,声称自己曾是“一名资本主义的诈骗者”,因为他曾受命把一些国家变成了美国银行、石油等公司的“保险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