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巾纸上的蓝图(3)

“譬如我有一个客户,他也是自行创业,专门贩卖保健产品,比方说那种贴在脚底就可以消除疲劳的贴布。这种保健产品在开发新顾客时,平均在一个人身上要砸下2万日元左右的广告费。不过,因为这家公司的贴布后来热卖,变成花在新顾客的广告费可以压低到平均约3000。

“以这种水平来看,新顾客第一次购买就可以将广告费打平,剩下的就都是利润了。这样一来,顾客和利润会与广告量成正比。把利润再投资到广告上,又可以吸引其他顾客来购买。他们公司就是靠着这种良性循环,创业才短短一年,顾客名单就已经高达2万人。一般来说,以前的生意想达到这种水平大概要花上五年时间。可是操作这种已进入成长期的商品或事业,就可以在一年之内成长到与过去五年时间相当的顾客量。

“顾客人数越多,公司的营运越稳定。阿拓,你觉得这家卖保健产品的公司有了两万名顾客,他们的事业会怎么发展?”“我想不出来。”神崎将餐巾纸反过来,开始计算公司获利。

“如果不贪心的话,可以一辈子都不愁吃不愁穿了。假设一个客人两个月买一次这种脚底贴布。不可能两万人都买啦。以20/80法则来看,假设有4000人购买,每次的购买金额算得保守一点,5000好了,一年买6次的话,一个人3万日元,一年的营业收入就有1.2亿日元了。保健产品的毛利大概是一半,就是6000万日元。这家公司没有什么职员,所以利润几乎都进了老板的口袋。

“不过,光是这样还不够。平常要和顾客搞好关系,下次推出新商品的时候,他们就会再次光顾,购买金额轻轻松松就会超过1万日元。这么一来,年营业收入就会变成2.4亿日元,占一半的毛利也超过1亿日元。况且,旧顾客还会介绍新顾客,开发新顾客的广告费成本就会越来越少。”

“年营业收入虽然不高,可是利润不少呢!”

“对啊,一些开销当然还是要的,不过也算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这种年营业收入2亿~3亿日元规模的事业在日本非常多,老板当然也希望继续扩大规模,而且这种类型的公司其内部组织不会太复杂,很多都是所谓的 幸福企业 。”

阿拓算了一下,比他现在的年收入多了一位数。从前看那些在大公司闪闪发亮的办公室里上班的人,总觉得很耀眼。可是看看他们的收入,就算上市公司的主管阶层也不过年薪2000万~3000万日元,富豪排行榜上却净是整形外科的院长、经销保健食品或内衣公司经营者,这些人每年的纳税额都高达5亿日元、甚至10亿日元。阿拓以前总是想不通,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赚到这么多钱。听了神崎一番话,他好像已经找到了解开谜底的钥匙。

神崎接着说:“当然,做生意也不能只计算盈亏。光是赚钱这个理由,是没办法让你乐于工作的,一定要有能够唤起你的热情的因素。因为在创业阶段,必须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时时刻刻考虑商品的事情。如果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就算赚再多钱,你还是不会快乐的。

“大部分人会在喜欢的事情和赚钱的事情之间摇摆不定,结果因犹豫不决而一事无成。赚钱和开心工作是可以两全其美的。投注热情在工作上是理所当然的事,事业的架构就是借此建立起来的。你必须要有能力顾及理想和事业。有热情的经营者,会很认真地看待商品,会从心底里喜爱它,并且衷心期待能够将它拓展到全世界。

“我刚创业时,最初的客户是一个农家,老板将采收的农作物做成不含添加物的腌渍酱菜,利用邮购的方式销售到全国各地。他们家很大,约有200坪。老板平常就穿着日式工作服,逍遥自在,还是地方上有名的士绅。他有个女儿正在上名牌大学。因为怕缴很多税,所以他把收入尽量控制在2000万日元左右。

“我当时很惊讶,因为以过去的观念来看,觉得公司名气越大就越安定,收入也比较高,从来都不知道人生还有其他的选择。

“想在这个说变就变的时代追求安定,就不能依赖大公司。所谓安定,是跟自己开创人生的能力成正比的。可是有许多人,只忙着奔走在别人铺好的轨道上,却渐渐失去了自己铺路的勇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