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资本观念

黄光裕出生的那个年代,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家里对于黄俊钦兄弟的期望,无外乎快些长大,为家里多挣些工分,让家庭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黄光裕出生后又过了几年,他的两个妹妹黄秀虹和黄燕虹又相继出生。四个孩子无疑给家庭生活带来了更大的负担,也使得父母不得不寻找务农之外的另一条求生之道。

广东人的观念开放,广东商人是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先锋。早在国家政策正式转轨之前,广东各地就萌发出商品经济的萌芽。黄光裕的父亲,也在此时,开始长年外出做生意。但是父亲的生意并不好做,收入很不稳定,所以全家人的生活主要依靠母亲在家里做一些手工活,赚取每月十几块钱的微薄收入。

由于父亲长期在外,母亲就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基本上都是母亲完成的。黄光裕的母亲祖上是泰国有名的侨商,从事布料和食品生意,生意做得非常大。黄妈妈后来曾骄傲地对别人说:“我们老祖先以前在泰国的名气,跟我们孩子现在在北京的名气一样大,在泰国谁要挂我们家的招牌,他的生意就会火起来。”黄妈妈喜欢跟孩子们讲当年祖上创业经商的故事,可以说,黄光裕兄妹从小就是在经商发家思想的熏陶和教育下长大的。尽管母亲并没有直接向兄弟俩灌输什么经商技巧,但是却教给了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母亲经常教导他们做人要诚实,与人交往要讲信用,说话算话。欺骗的手段,可能会一时得利,但是失去了别人的信任,最终也将一事无成。在黄光裕起家的初始阶段,正是母亲的这些教导,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黄光裕最初的资本观念,可以说也是来源于母亲。母亲曾经对他们兄弟说:“钱,就是一张纸,可能是很有用的,也可能没用。这张纸揉碎了,扔在地板上,跟将一块纸板揉碎了扔在地板上是一样的。但你把100块钱用好了,就有可能变成1000块,1万块。”这些话,深刻地影响了黄光裕。可以说,没有这样的教诲,就不会有以后黄光裕在资本市场上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黄家一家都信天主教,这种信仰由祖上几代传下来。黄家的家教甚严,有着天主教信仰的母亲,会经常要求孩子们要有礼貌,遇事忍让,待人谦和,不闯祸、不闹事。但是她从来不打孩子,生气了也就是嚷一嚷,非常严厉地说一说。这些都对黄光裕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母亲告诉黄光裕,一个虔诚的教徒,要信仰天主(基督教中的上帝),接受天主交给自己的使命,并努力做好它。每个人都有由天主安排的岗位职责,每个人各自负责一块工作。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对天主的尊敬,对自己信仰的忠诚。一位国美的高管说:“现在国美的工作能分得这么明细,跟黄总小时候受的这种教育有关系,这种教育可能影响了他的一生。怎么做人,怎么做事。他的很多做事规则的确是教徒的体现。一些天主教中的理念,展开之后就形成了管理的智慧。”

在兄弟俩的成长过程中,黄妈妈经常对他们耳提面命,语重心长地教他们,做一件东西可以换回多少钱,让他们记下用多少劳动可以换回多少金钱。等这些东西换回来钱了,黄妈妈又告诉他们:这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这种努力就得不到钱!黄光裕兄弟最早的商业实践,其实非常简单: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去附近的乡镇走街串巷,收一些旧书报和塑料瓶子什么的,卖给收购站。有时运气好,一天可以赚到两三块钱。这对于南方农村的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行为。兄弟俩这么做,一方面是母亲教导的商业实践,另一方面也能赚些钱贴补家用,让父母不至于太过辛苦,让妹妹们能够安心读书。总之,这是贫穷所产生的改变现实的动力,也是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感使然。

虽然我们并不清楚黄光裕受宗教信仰的浸染有多深,但是从他日后经常把天主教信仰挂在嘴边来看,教徒的理念多少还是对他有影响的。再加上能吃苦的品格和不服输的劲头,以及改变现实的动力,尽管童年没有带给黄光裕更多的快乐,但是作为一个商人所应有的基本素质,已经悄悄形成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