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国政府出兵缅甸的消息立刻震动了西方世界。
对中国人的惊人之举,世界舆论反响不一。
《泰晤士报》评论员写道:“中国人决心重返缅甸的行为表明,昔日白种人在亚洲的统治者权威已经破碎了……”
英国战略评论家R·D·费恩先生说:“……中国人的决定不仅表明他们的军事潜力,更表现他们对于战争的信心。我正是从这一点中看到未来亚洲不容乐观的演变格局……”
澳洲《星报》:“中国人之所以敢于进行如此大规模远征,是因为他们感到美国参战,胜利终于有了保证……”
美联社评论:“蒋介石委员长……决心要在大联盟中扮演大国角色,并在世界战略中进一步确立中国的大国地位……”
…………
英国政府敏感地作出反应。
十二月十四日,英国驻华大使卡尔代表英国政府表示:“一旦缅甸形势吃紧,愿与中国政府共同加强缅甸防务。”
十六日,仰光港发生大规模哄抢援华物资事件。被哄抢的物资计有卡车五百辆,各种后勤保障物资及枪械弹药二千余吨。
十八日,仰光港再次发生英军哄抢援华物资事件。中国外交部照会英国政府并提出强烈抗议。
二十三日,在美国总统干预下,英军东南亚总司令韦维尔飞抵重庆,就缅甸防务和援华物资使用权问题同国民政府官员会谈。
在大英帝国的版图上,缅甸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印缅省 (英国殖民者曾经试图把缅甸并入印度,称印缅省,因遭到缅甸人民强烈反对,未逞。),它在战争中的意义仅仅在于对印度构成一道外围屏障。对艰苦抗战的中国人来说,缅甸之役却势在必夺:缅甸不仅是中国通往外部世界的惟一通道,它的存在还直接关系到抗战大后方的安危。 可是问题的复杂性恰恰在于,英国人虽然自顾不暇,却不愿中国盟友插手缅甸事务。他们从来没有忘记中国人在历史上对缅甸曾有过模模糊糊的领土要求。如果将缅甸丢给敌人,将来打完仗还能收复,可是如果中国人赖在那里不走,摇摇欲坠的大英帝国将怎样对付这起棘手的领土纠纷呢?
韦维尔,英国子爵,陆军上将。伦敦一九八○年版《历史百科全书》将他称做“……二次大战中最有成就和最不幸的英国将军。”韦维尔身材魁梧,性格倔犟,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幸使他失去一只左眼,因此他常常用剩下的另一只右眼蛮横地瞪着对方,使人感到他像一头随时都会发怒的独眼公牛。
韦维尔带来一大群衣着华丽趾高气扬的军事助手和参谋。这些傲慢的不列颠军官从走下飞机的第一刻起,就以一种西方人的优越感俯视前来迎接的中国主人,并且公开把中国委员长称做“Emir(酋长)”。
英国人这种缺乏诚意的老牌殖民帝国的顽固态度注定使会谈从一开始就罩上互相敌视和危机的阴影。
蒋委员长在重庆黄山别墅会见并宴请英国客人。委员长身着戎装,满脸微笑,步出会客厅欢迎贵宾到来。中国第一夫人宋美龄亲自为丈夫充任外交翻译。委员长显然对即将开始的中英会谈持乐观态度,因为大敌当前,英国人到处吃败仗,所以他指望从眼前这个独眼英国绅士那里得到退回哄抢物资的切实保证,并就缅甸共同防务达成原则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