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路上的坎坷俨然是人生的自然法则。初到深圳,眼前只是一片烟尘漫天的施工景象,对于王石来说,未来意味着什么都是未知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从“文革”中走来的王石,在未知的生活里表现出了超常的从容不迫。
王石辞职到深圳的第一个职务是业务员,住的是破旧宿舍改建的招待所。昔日风光的机关干部,在风吹日晒中做起了业务。在这一片荒凉又蓬勃的土地上,王石很快发现了商机,而谁也没想到的是他的第一笔生意竟是从饲料中介商做起,于是,第一次招聘,自学财务,24小时连轴转……
辛苦的创业生涯就此开始了!
1.初到深圳:落户招待所
1983年5月7日,内地清明时节的清凉烟雨还没有散尽,深圳已经迎来了炎炎夏日,摄氏30多度的高温下,特区的建设一样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冰火两重天”,可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内地城市和深圳的区别。
以牛车来形容“文革”后、未开放时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一点也不为过。在绝大多数人费劲心力挤进机关单位,以每天享受“一杯茶、一张报纸”的轻闲日子为最高享受的时候。王石已经毅然辞掉了人人艳羡的广州市外经贸局的风光工作,带着满腔的豪情壮志,风尘仆仆地赶赴深圳。
当王石从广州踏上开往深圳列车的那一刻,他就开始了用激情改变命运的旅程。
5月7日下午,王石所乘的火车高声鸣叫着抵达深圳站。谁都没听出火车的鸣笛声跟往日有什么不同,但是王石却觉得鸣笛声一直在他的耳边回响,久久不能平息。王石后来在自传中写道:“兴奋、狂喜、恐惧的感觉一股脑儿涌了上来,手心汗津津的。”
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深圳是一个不能用以往的生活经验来衡量的地方。开放、新奇、冒险,种种陌生又让人兴奋的词汇,让一心想开创一个不一样生活的王石感到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契合感,从踏上深圳土地的那一霎,王石便已经认定:深圳注定是他王石挥洒热血的地方!
20多年前的深圳,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虽然抱着做大事的向往,事业还得脚踏实地地从头做起。王石下了火车便赶去深圳市特区发展公司(以下简称特发)报到,这是在广州时就安排好的。特区发展公司是深圳最有影响力的公司,拥有审批进出口的权力,几乎等同于政府要害部门,可谓权力盖天。
然而,大名鼎鼎的特发却安家在一座农民搭建的三层小楼里,四周是一片尘土飞扬的工地。那时候,这样一座小楼是这片曾经荒凉的渔村上,为数不多的成型建筑。
王石在特发公司的职位是贸易部业务员。从此,他真正地褪尽浮华,从最底层做起。
业务员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如果提起这个词,出现在很多人脑海里的形象一定是:西装革履,头发用发胶打理得一丝不乱,油光可鉴,每天夹着包奔波在风吹日晒中。事实上就是这样,王石彻底结束了机关干部的养尊处优的生活,开始了操心忙碌的业务员日子。
初到深圳的王石首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住宿。公司不负责住宿,王石必须自己找住的地方,他将自己在深圳的第一个落脚点设在了一家招待所内。这其实是一家工厂的宿舍楼,另辟了几层楼来做招待所。招待所的一楼是一家香港小老板投资经营的半导体收音机装配作坊——这是典型的具有深圳特色的居住环境。
灰暗的墙壁,狭小的楼梯,拥挤的过道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破烂物什,房间里一张床一张课桌,这就是王石在深圳的第一处住所。对于在广州住惯了宽敞的机关家属楼的王石来说,如此恶劣的住宿条件是他所没料到的,不过他还是放下行李,很快地安顿下来。
从此,王石开始了白天东奔西走,夜晚读书充电的忙碌生活。对于王石来说,这段艰辛的经历,是他在和深圳这个城市亲密接触之初,一个试探和摸索的过程。或者也可以说,这是他在掀起创业大浪前一个短暂的停顿,在观察中学习经验,在探索中寻找机会。韬光养晦,蓄势待发,不甘居于人下的王石,不久就寻找到了机会,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创业生涯“演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