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战争结束了,大大小小的阴谋家和空想家,钻营投机者和花言巧语的奸商小贩,江湖郎中和招摇撞骗者,都在蠢蠢欲动。所有的人都在鼓捣一些新奇玩意儿,使一股发明潮和专利潮席卷全国。一个充斥着浮夸与虚假的时代到来了!像过去一样,许多人在旷日持久的血腥战争结束之后开始专心享受物质生活。解甲归田的战士对洛克菲勒这种暴富的年轻企业家既羡慕又嫉妒,希望自己的运气能和他们一样好。发财梦的肆虐在一定程度上与刚刚结束的战争有关联。那些打着爱国主义幌子四处谋利的承包商们使林肯领导的这场伟大战争减色不少。
在新的机遇崇拜中产生出新一代企业家。对他们而言,工作就是人生的最大冒险。正如马克?吐温和查尔斯?达德利?沃纳在《镀金时代》中所言:“对于年轻的美国人……通往富裕的道路不可计数,而且条条畅通;机会在向你招手,成功就在前方。”或者,如同威廉?迪安?豪厄尔斯在《赛拉斯?拉帕姆的发迹》中所说:“毫无疑问,金钱就在眼前!它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传奇,这个时代的诗篇!”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英雄。许许多多歌颂自强精神的文学作品告诉读者,工作努力、善于储蓄的年轻人定能成为百万富翁。新的工业繁荣削弱了老派绅士和乡村精英们的权力,取而代之的是一批依靠自我奋斗取得成功的人,整日忙于赚钱使他们无心关注既往的传统。在这个“大烧烤”时代(得名于文学史家弗农?帕林顿),吃得开的人是那些铁路、航运和股票投机方面的佼佼者:杰伊?库克、范德比尔特、杰伊?古尔德、丹尼尔?德鲁、吉姆?菲斯克,等等。这个时代的统治者是一位算不上称职的总统——尤利塞斯?格兰特将军。此人在内战爆发之前只是一个小镇商人,对富人百般照顾,却又屡屡被那些人欺骗。
北方赢得战争意味着城市化、移民、工业资本主义和雇佣劳动在此后几十年之中在美国占据优势,南方农业经济则陷入颓势。这场战争使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明显加快,大量的工厂出现,更多的铁路被铺设。通过奖励技术发明和推行产品的标准化,美国拥有了更具规模的经济。面对一个主张大规模消费、大规模生产的新世界,小农和小商人渐渐失去他们的生存空间。铁路铺设可谓势不可挡,第一条横跨北美大陆的铁路在1869年完工。随之而来的则是西部人口的增殖,土地交易和股票发行增加,采矿热潮的兴起。
总之,在南北战争行将结束的时候,大规模发展工业的先决条件已经齐备。联邦政府在战前仅有2万名雇员,无力对工商业进行有效管理。与欧洲不同,美国没有那种扼杀企业家精神的专制政体或教会特权。政府的软弱和权力的制衡使美国商人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美国拥有支持现代工业化所需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私有财产和契约得到尊重;人们既能获得有限责任公司的执照,也可以申请破产;银行信贷谈不上充足,但在一个银行林立的环境下还是可以得到的;为抑制垄断和保护竞争,美国政府会适时修改资本主义所需的游戏规则。不过,在约翰·D·洛克菲勒等人开始聚敛财富时,缺乏明确的规则反而有助于提高经济的活力。
在那些退伍军人看来,没有哪一行能像石油业一样充满诱惑力。不计其数的退伍军人纷纷赶往宾夕法尼亚州西北部,其中的许多人还穿着军装,背着背包和步枪。不管是干钻探还是干辅助工作,只要能发财就行;无论干什么,收费价格可以比城里高出两三倍。艾达·塔贝尔估计:“在宾西法尼亚州的这个小小角落里,男性人口的比例很可能超过美国其他任何地方。油田里可以找到少尉,上尉,少校,甚至是将军!”退伍军人有着军队的组织意识和竞争风气,却很少思考如何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这就为洛克菲勒创造了良机。
由于南北战争爆发,南方中断了对北方的松脂供应;战争还打击了捕鲸业,使鲸油的价格翻了一番。煤油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真空,并很快得到广泛的使用,推动了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这种照明材料延长了城市的白昼,缩短了农村生活中令人倍感孤寂的黑夜。石油工业推出的润滑油使重工业的齿轮可以更为平滑的转动。尽管石油业都集中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其影响却是世界范围的。1865年,詹姆斯·A·加菲尔德众议员在一封信中谈及这场采油热:“我曾与许多石油界人士讨论过有关石油的基本问题。如您所知,石油潮对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今,商业世界的王牌产品不是棉花,而是石油。”
和“镀金时代”其他商业巨头一样,洛克菲勒成就来自对美国经济保持不断发展的坚定信念。他相信科技的应用必将促进工业发展,美国注定会成为世界经济巨人。他变得愈来愈坚忍不拔,使自己的每一个念头都服从于对利润的追求;他竭力控制个人情绪,像佛教徒一样力求超脱个人的欲望和情感。“我的脾气不好,”洛克菲勒回忆道,“动不动就变得十分暴躁。”于是,他学习如何控制情绪,不让自私或愤怒摆布自己。
南北战争结束时,这个面色苍白的26岁青年已经俨然一副大商人的派头。他和山姆·安德鲁斯组建的公司刚成立不久,他就迫不及待地想扩大公司业务。1865年12月,他和安德鲁斯开办第二家炼油厂——标准炼油厂,由弟弟威廉在名义上负责它的经营。埃克塞尔西奥炼油厂和标准炼油厂确立了洛克菲勒在克利夫兰炼油行业的龙头地位,而克利夫兰在当时则是美国最大的炼油中心之一。从当时的照片上看,这两家炼油厂外表丑陋,比牲口棚大不了多少,散落在山腰上。洛克菲勒背着手在厂里来回溜达,任何地方都随时可能出现他的身影。他对最细小的环节都严格要求。看到有人正在打扫无人顾及的角落,就会微笑道:“这就对了,眼里得永远有活儿!”他把安布罗斯·麦格雷戈找来当工头。在洛克菲勒看来,他是个“严格细致、诚实可靠的人,只是不爱与人们往来”。在技术问题上,洛克菲勒对他给与绝对的信任。
既然是在一个新兴行业从头干起,洛克菲勒不会受到任何惯例或传统的束缚,因而更容易进行创新。起初,他要以2.5美元的价格从制桶厂购买白橡木油桶。没过多久,他的工厂就能每天生产数千个蓝漆油桶,每个桶的造价不到l美元。克利夫兰的其他制桶厂都把买来的木材直接运到生产车间,洛克菲勒却要求把木材放到窑里烘干,以减轻其重量,从而把运费减少了一半。他还不断地开拓石油副产品市场,在销售煤油的同时销售石油醚、石蜡和凡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