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于之争(2)

我以为此次论争真正的导火索在于:早些时候韩东曾在网上对于坚等诗人接受王强(麦城)资助并为其诗集撰写评论一事提出了公开的批评,使多年老友于坚感到愤懑和压抑,也为后来的论争爆发埋下了一个很大的“伏笔”。推不推新人不过是一个借口一个托词罢了。于坚在此次论争中拒不和论争的主要对象韩东正面交锋(这和于坚在“盘峰论争”中的姿态大相径庭),只是意在表明他对与韩东关系的失望和决绝。所以,此次论争的主要背景不过是两个诗人间的私人恩怨,尴尬有加的是其他几位以为又遇到什么原则问题而立刻跳出来表态的人,抓了满手芝麻。

一年以前,“沈韩之争”刚在网上爆发之时,孙文波等“知识分子诗人”竟在公开场合丝毫也不掩饰他们的幸灾乐祸,他们以为这是与之对立的“民间”从内部开始分裂和瓦解的一个可喜信号,他们已经忘记了“盘峰论争”中我一再说过的话:“‘民间’不是一个组织,这和‘知识分子写作’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们已经不在乎“沈韩之争”的爆发正是对我这句话的一个新鲜有力的佐证,他们在乎的是与之相对的这股势力是否受到了削弱--一年来的后果令他们满意了吗?

回头看来,在“沈韩论争”中,由“下半身”诗人朵渔喊出的“民间不团结也是力量”也是一句没头没脑的扯淡话--“民间”到底是什么?“力量”到底是什么?这“民间”要这“力量”干吗?一个诗人没有这种“力量”就不能活吗?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双方各怀的小九九都被这一年的时间报废,一年下来“民间”的分裂至少已有上述四回了吧,就算“民间”的“力量”已经化解为零,那又怎么样?一年来,几乎所有“民间”的现役诗人都纷纷上网,新作迭出,话语飞扬,使网络成为中国诗歌作品的原发地和中国诗人话语、舆论的原声现场,诗人醉心于此,诗歌继续前进。

“知识分子在干什么?”--这是诗人们在网上偶尔会问起的一句话。等待“民间”分裂的孙文波们已经远离了这个现场,一年来甚至是三年来,中国诗歌新的生成和新的话语均与这些心术不正者无关,这就叫天谴!当我初次听到王家新在湖州诗会上发言说“‘盘峰论争’是一个阴谋和陷阱”的那句话时,我惊讶得耳朵都掉了下来,我不在乎他怎么评价“盘峰论争”,我只是惊讶他还在喋喋不休地谈论此事。至今耿耿于怀,暴露的是三年以来内心的空,他们不在现场,他们哪里知道:中国的诗歌在此三年里好似“轻舟已过万重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