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正午牡丹——注重客观法
宋朝科学家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欧阳修得到一张古画,画面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花丛,花丛下有一只猫。欧阳修看不出什么名堂来,可他的亲家吴育一看,就说出了门道:“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暗如线,此午猫眼也。”欧阳修听了,深感叹服。吴育若不是有着对客观事物的细心观察,不可能根据花的色泽、形状及猫眼的状态推测出古画中画的是正午的牡丹。过去,中外地质权威曾经认为“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可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偏偏不信这个邪,他深入太行山东麓沙河县一带,从对这一带大石头的观察入手,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后来,他根据客观事实断定,华北地区曾经发生过冰川,推翻了“权威”们的结论,对地质学、地理学、人类学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良好的观察效果,是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上的。观察的目的是为分析资料、抽象提供事实依据,所以观察一定要客观。在观察中,如果仅仅根据过去的经历、经验、知识而主观地加以反映,往往使观察得出错误的结论。
自近代实验科学兴起以来,形成了一个牢固的传统,即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有实验的根据。这也反映出对客观性的高度重视。达芬奇曾经说过:“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谬误的,因为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要做到确实性,首先就要注重客观性。
观察,有时是科学观察,其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从而掌握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规律,为能动地改造世界提供理论依据。因此,观察务必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力求获得真实、准确的观察结果。客观、真实地反映被观察的事物,是成功观察的首要条件。
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主要特征法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唐初杰出诗人骆宾王的这首《咏鹅诗》,至今仍然广为流传。当时年仅7岁的骆宾王,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一首好诗,是由于他平素善于观察鹅,抓住了鹅的形态与生活习性的主要特征的结果。
提高观察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相对静止的、有重点的观察。在比较的基础上,初步概括、归纳出来某一类事物的主要特征或某一个事物的个体突出性。
主要特征法是确保观察准确性的前提。它不仅需要初步的观察分析和判断力,还需要记忆力的参与。
主要特征法要求在观察事物时,认准被观察对象的主要现象和特点。这是针对一些人在观察时通常分不清观察中的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或者总是注意那些有趣的、奇特的、自己喜爱看的现象而忽视主要内容而言的。
比如,我们观察一只乌龟,如果问“乌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可能不少人会说乌龟有两只小眼睛、短尾巴、四只脚和身子藏于甲壳之下。其实不对。乌龟的特征在于其背壳,四只脚、两只小眼和短尾巴等这些都是其他许多爬行类动物的共同特征,而非乌龟所特有,因此乌龟背壳的硬度、形状、花纹才是观察的重点。
再如,我们观察一只公鸡,观察重点是什么呢?应该是鸡冠、羽毛的颜色和大小,因为这是与母鸡相区别的特征。观察鸭子,重点自然应放在脚蹼和羽毛的不湿水性上,因为这是鸭子区别于鸡的重要特征。
在学习“压力、压强”时,为了引入“压强”的概念,一位善于激发学生兴趣的老师特别演示了“小木桌压在沙面上的实验”:首先,老师把小木桌正放在沙面上,让学生们观察小木桌的四条腿压入沙面的深度;然后把小木桌倒放在沙面上,再让学生们观察小木桌桌面压入沙面的深度。观察的结果是,在两种情况下,桌子压入沙面的深度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抓住了在一定条件下,受力面积愈小,压力产生的效果愈明显这一特征。
接着,老师又演示了小木桌正放的情况下,在桌面上加放一重物。让学生们观察桌腿压入沙面的深度变化。观察结果发现压入沙面的深度增加了。这也是抓住了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压力愈大,压力产生的效果愈明显这一特征。事物都有区别于他种事物的本质特点的标志。运用主要特征法观察事物或现象,要因观察的目的和观察的对象不同,注意抓住其事物或现象的特征方可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