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定居在美国(1)

十定居在美国

我对美国的科学研究机构仰慕已久。把美国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日益领先,仅仅归因于其无可比拟的财富是不公平的。大量投入、耐心、团队精神和人才合作在美国科学的成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摘自1921年接受采访时的纪录

爱因斯坦、爱尔莎夫妇和秘书杜卡斯在法国巴黎短暂停留,1933年10月10日登船开始穿越大西洋之旅,艾尔丝和玛戈特两姐妹及其夫婿都决定暂时留在欧洲没有一同前往。10月17日,一行人到达普林斯顿,到那儿的第一个晚上被安排在城中那家叫孔雀旅馆的维多利亚式大厦中住宿。几天以后,他们搬入市中心附近图书馆大街拐角的一处暂时住所。他们的新住所刚好位于普林斯顿大学暂借给高级研究所的数学大楼和正在修建研究所新址的中点。一年半后,他们家搬入离原先居住地不远的马舍尔街112号的永久居所,自此,时年五十四岁的爱因斯坦和五十七岁的爱尔莎在新大陆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爱因斯坦是高级研究所的第一批职员,同他一起进入研究所的有数学家奥斯瓦德·维布伦、詹姆斯·亚历山大、约翰·冯·诺伊曼和赫尔曼·魏尔,从此他再也没回过欧洲。

在美国的生活是稳定而安全的。经过多年流离失所,爱因斯坦终于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找到了一个安全的天堂,即使在大萧条时期他的生活也没有受到多少影响。他渐渐地融入美国的学术、人道主义和政治活动中,他对这些事务一直保持着关心和兴趣。然而,作为在一个陌生国家的新居民,爱因斯坦很谨慎地在公众场合不表现得太直言不讳,特别是在政治和犹太人问题上更是小心翼翼。为了让他不至于太深地卷入社会杂务和政治纷争,他的新上司、高级研究所所长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对他保护备至,有些时候这种保护甚至有点太过了。当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邀请爱因斯坦访问白宫,弗莱克斯纳竟然自作主张地告诉罗斯福说爱因斯坦不想在公众场合露面,希望过平静的生活,替爱因斯坦婉拒了总统的邀请。当爱因斯坦从美国财政部秘书后来的来信中得知总统邀请这件事,他对弗莱克斯纳的做法十分愤怒,当面质问他为何自作主张,并向研究所的理事会抱怨,并威胁如果弗莱克斯纳再继续如此做法将辞去研究所的职位。同时他写信给罗斯福总统表达歉意,并声称很愿意会见总统阁下。1934年1月,罗斯福总统通过信件再次邀请爱因斯坦到白宫做客,他和爱尔莎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根据秘书杜卡斯的记述,即使在这样正式隆重具有纪念意义的场合,爱因斯坦还是光脚穿皮鞋。爱因斯坦后来说,他很遗憾罗斯福总统总是那么忙——不然的话,他还会再去拜访几次。

在美国的新工作岗位上,他获得比以往更稳定、丰厚的经济来源。除了在外国银行中的存款,还能获得相当于当大学教授两倍的工资——这在经济萧条时期可是实实在在的福利。此外还有他的演讲费,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如果他想过得奢侈一些完全有能力,但他的生活还是很简单,甚至比他在德国学术界时还要简单一些。可能是欧洲很多人都在遭受牺牲和困苦,爱因斯坦良心上也希望过不张扬的生活。妻子爱尔莎则希望一种稍微体面一点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不过,出于对帆板运动的爱好,他买了一个小帆板,以便到普林斯顿那个风景如画的小湖泊里玩冲浪。

在美国的生活中避开政治一段时间后,爱因斯坦重新开始把精力放在人道主义活动上。他在美国做的第一件这样的事是在纽约举行小提琴独奏义演筹集资金,帮助那些逃离德国的科学家。他在政治问题上的沉默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又开始为他的政治主张奔走呼号,那就是建立一个世界政府。他认为通过一个中央集权的组织来掌管全世界的武器是反抗法西斯主义的最好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世界的和平。

1934年5月,他们得知大女儿艾尔丝在巴黎病危的坏消息。爱尔莎赶紧乘船奔赴欧洲陪伴在女儿身边,但是他们的大女儿还是在同年7月去世,年仅三十七岁。这年年底,小女儿玛戈特和丈夫搬到普林斯顿,艾尔丝的丈夫鲁道夫·凯塞留在欧洲定居荷兰,他在那儿忙于将爱因斯坦的著作编辑成书,该书的英文版《我所看到的世界》在美国和英国出版。爱因斯坦在这年夏天到纽约的罗德岛避暑,他在那与朋友们一起到大西洋中玩帆板。

德国的政治已在极端主义中越陷越深,纳粹法西斯分子和奉行不妥协路线的共产主义者在国内政治舞台上互相攻击,政府已不再对保持和平感兴趣。在这种政治气氛下,德国退出国联,并退出所有相关的军控谈判。当深得人心的总统兴登堡1934年去世后,希特勒终于等到出头之日,他急不可待地推翻了宪法规定的政府体制,宣布自己为“国家元首”,要求所有德国公民和军队向他效忠。已在纳粹党内强制推行的臭名昭著的敬礼口号“嗨,希特勒!”开始在德国全境推行,成为全国性强制规定。希特勒控制下的国家机器同意赋予他在纳粹“第三帝国”内拥有至高无上的独裁的权力,并决定压制、取缔其他所有政治党派。为了强制全面服从他的意志,控制自由主义思想,他命令焚毁所有犹太人和政敌所著的书籍,包括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的全部作品。

更可怕的是,病态的种族优越感和种族偏见让许多纳粹分子进入一种危险的狂热状态。任何宣扬宽容的德国人都将被拘押杀害——根据希特勒的说法,这些人大部分是犹太人和共产主义者。此外,所有现代主义艺术都被取缔,代之以所谓的现实主义,科学研究也因为新规定的颁布而备受重击。1939年前,大批的艺术家和科学家都在千方百计地设法离开德国。在邻近的奥地利,人们也生活在纳粹分子的恐怖威胁之下。奥地利保守派政治家、总理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在奥地利形成一党专制威权统治,但是他坚决反对德国提议的德奥两国合并的计划。1934年,陶尔斐斯为自己的坚贞不屈付出了生命,四个奥地利纳粹分子在他镇压国内一场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分子的起义之后,将他刺杀致死。刺杀者被当场抓获,并很快被处死,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的企图暂时归于失败。6月,希特勒开始将德国国内许多政治和军事反对者转移到集中营加以杀害,并整肃纳粹党内他不信任的人。他获知纳粹党内有人在谋划一个针对他和政府的阴谋,对此他下令杀了不少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