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净与静:无欲则刚,淡泊明志心自远(2)

这个年轻人虽然很生气,但是依然强忍着怒气说:“大师的话实在是太不中听了,正因为弟子愚笨,所以才需要大师的指点以开心智,希望大师能为我指点迷津。”

哪知禅师还是连眼皮也不抬一下地说:“我适才在高台之下讲解佛理之时,已然看到施主,施主之相并未显出与佛家应有的那份因缘,是以施主还是请回吧,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闻听此言年轻人更是怒不可遏,但他一心向佛,因此仍然将心头的怒火竭力克制着,仍然用一种恭敬的语气说道:“大师这句话就错了,佛祖不是说过,世间没有不可度化之人吗?难道大师忘记佛祖的训诫了?”

这时候高坐筑台之上的禅师忽然睁开眼哈哈笑道:“施主啊,你不是已经将修行最大的屏障破除了吗?”

年轻人有些诧异,但一细想顿时豁然开朗,于是深施一礼说道:“弟子感谢大师教化。”

原来这位禅师要告诉这个年轻人的,就是“嗔怒乃是修业之障”。

故事中的年轻人以一颗求佛问禅之心压制住了禅师故意挑起的怒火,从而在佛理的修行上又进了一步,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善果,而这善因,自然就是那颗冷静理智之心。

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了,这样的快节奏生活让很多人的心态也变得越来越焦躁,越来越难以用一种心平气和的状态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就拿2010年一月初发生在北京市大兴区的灭门惨案来说,犯罪嫌疑人与受害者本来还算是朋友,在惨剧发生的前一刻两个人还在一起饮酒聊天。而犯罪嫌疑人以“大量饮酒所致,而且死者之一申某经常用言语‘挤兑’他,说他‘混得没有自己好’”之由作为了自己野蛮兽行的解释,很明显就是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因几句话引来的怒火而起。可见,一个人如果不能息怒平心,后果是多么的可怕啊!

冲动是魔鬼,嗔怒乃业障。佛家讲求向善自度,但一颗易怒之心又如何向善,如何自度呢?要知眼前一切于修佛之人只不过是镜花水月,让看不到的花影,摸不着的月相来掀起心灵的怒海嗔浪,这难道不是修心的耻辱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