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为什么孩子成绩不好(6)

老师在意学生的考试成绩,考得不理想的难免会受到老师的指责;同时对正值叛逆期的初中生,学校的管理也会较为严格。孩子在这样的体制下,被动地读书、考试,行为活动受到管束, 就很容易形成被动的习惯。

进入高中之后,学校老师通常会给予孩子较大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自己念书、自我负责,不会再像初中一样考试频频。大学则变化更大,大学教授重视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管理几乎采取开放的方式,大学的课程是学分制,学生要自己选课,除了期中考及期末考外,平常几乎不考试,有些考试甚至以报告代替。有些教授上课不点名,学生按自己意愿上课,所以上了大学后就完全靠自己主动学习了。

不同阶段的变化差异很大,不少孩子在教育环境改变时,由于前一阶段已养成固定的习惯,往往在衔接的过程中产生不适应的问题。笔者调查低成就的学校因素时,发现换了环境而适应不良也是原因之一。因此,父母及教育人员要特别注意家庭与学校间以及不同教育阶段间的转接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家长教养子女时要注意孩子在家里养成的习惯,到学校之后会不会有适应上的困难;也要及早为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三、高三衔接时可能面临的问题做准备。各级学校对于新生应注意到其过去的环境特征而予以引导,若孩子在进入新环境前能有所准备,进入新环境后得到引导,就不会因适应不良而导致成绩退步。其实,年级不同、换了老师都可能导致教学方式、要求发生改变,这些都是学生要重新去适应的。父母及教育人员要注意孩子先前的经验,了解孩子与新老师相处的情形,关心、协助孩子适应新老师与新环境,这样其潜能的发展才不会受到阻碍。

家庭的问题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而且这种影响非常深远,就如金斯贝瑞曾指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他们对子女的一生有着最大及最长远的影响,他们站在价值提供、态度形成和信息给予的第一线上。”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最早接触的生活环境,也是孩子最主要的成长场所。家庭经验对孩子的行为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家庭的经济水平、家人关系、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和方式,以及其他各种因素所形成的家庭生活气氛等,均与孩子的生活适应能力息息相关。孩子在稳定和谐的家庭中成长,父母为其提供了充满爱和温暖的环境,他就会具有安全感、自信心,潜能就能得以充分发挥,人格也能健全发展。

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的生活及学习场所主要就是在家里,因此家庭也是学校的准备,孩子在家里做好学习之前的准备,自然有助于其在学校里的表现。孩子上学之后,经济上需要父母的支持,精神上需要父母的鼓励;放学后,生活的主要环境也是在家里,家庭继续影响孩子的学习也是很自然的,可见家庭影响的重要性。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在父母所创造的环境中生活,父母知识、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教育方式和亲子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并与家庭以外的因素交互作用,直接和间接地都会对孩子日后的发展与成就产生影响。

学校教育要获得成功,就不能忽略家庭的影响,天下父母没有不关爱孩子的,为孩子付出得也最多,无论是精神上、物质上还是时间上,有些甚至可以用“牺牲”二字来形容,这无非是希望孩子能够幸福、成功、出人头地。父母为孩子付出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效果却不见得与之成正比,我们不是常听到或看到“爱之适足以害之”“枉费一番苦心”吗?父母如果过分宠爱孩子,事事为其代劳,就反而会培养出被动及适应能力差的孩子。又如父母过分关心孩子的学业,每天都不断地唠叨他,可能会造成亲子关系不佳而使孩子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做出违反父母愿望的行为,结果就是致使孩子的成绩不进反退。

因此,如果孩子学习成绩退步了,成就表现与能力所预期的水平产生了明显的落差,除参考上一节学校问题来探讨可能的原因外,也要从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上进行检讨,家庭问题大部分都是父母可以掌握及改善的。那么哪些问题对孩子的成就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呢?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环境欠佳、沟通不良、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忽略其独立自主的能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