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中国基础教育也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最深刻的一次课程改革。人们习惯把此次课程改革称之为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八次课改,更简便的叫法是 新课改。

新课改中,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从未接受过如此频繁的新课程培训,新课程理念被某些专家说得神乎其神,深不可测。某地进行了一次针对30多所中学部分教师的问卷调查,在收到的523份有效答卷中,能正确答出“此次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新课程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是什么?”两个问题的教师仅有56位,正确率为10 7%。这些教师都已经受过不止一次的县级以上新课程培训,足见新课程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

教育理念是指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与观念,所谓的新课程理念只不过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并没有太多所谓的“新理论”。它既不像某些专家所说的那么神秘莫测,也不像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难以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以下十句话来表达

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改变作为首要目标,力争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问,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以后,还要不要素质教育呢?提这种问题的人还没有完全领会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为什么?我国的教育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这次课改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国教育的最大任务不是培养只会解题应试的人,也不是瞄准培养少数精英或一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狭窄目标,而是要在造就数以亿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同时,努力完成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巨大的贡献。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