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和谈(6)

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后,即下令国号为“中华民国”,并改用阳历,即公元纪历。1月3日,黎元洪当选为副总统。孙中山任命黄兴为陆军部总长兼临时政府参谋总长,并任命了伍廷芳、蔡元培、于右任等人为各部总长次长。

当时的人们好像还不太了解“总统”这个名词的含义,还以为孙博士是新朝皇帝,总统这个词不过是一个时兴的说法。在各地发给孙中山的贺电文中,有称“总统陛下”的,有写“恭请圣安”的,五花八门都有。

无论如何,一个叫做中华民国的、具有近代民主性质的崭新国家诞生了。而此时,俄罗斯还是一个农奴制国家;日本是天皇统治下的军国;东南亚很多国家还是英、法、荷等国的殖民地。“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天晓啼一声”;晚清那一代刀头舔血的革命志士,以其浩然之气、奇绝血性和牺牲精神,到底还是浇开了共和与民主之花。

此时的北京城,正处在岁暮的严寒时节。连日阴云密布,北风呼啸,大风卷起灰沙尘土在半空中飘舞着,将这座古老的京师搅得昏天黑地,给人一种天地肃杀的感觉。昨夜下了一场鹅毛大雪,清早雪停了,天寒地彻。偶尔响起三两个零星的鞭炮。

袁世凯府外,几个当差的小心翼翼地议论。

“袁大人今天已经发了一天的火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还不知道啊,还不是因为南方那些民党成立政府了?你说这事也邪,孙文这个以前的江洋大盗,朝廷通缉的要犯,现在居然堂而皇之地当上了大总统!”

“那这大总统到底是个什么官?”

“谁知道,跟皇帝差不多吧?这个位置,本来是说好留给宫保大人的啊!……”

而在袁府客厅内,一群北洋将领正环立四周,气氛沉闷。段祺瑞不知正在说些什么:“……现在差不多了,不过总觉得火候还不够足,还得再加点力气……”

看到梁士诒进来,袁世凯挥手打断了段祺瑞。比起前些日子的从容和自信,袁世凯的脸色显然晦暗了一些。

梁士诒被厅里的气氛压得降低了声调。“宫保,现在年关近了,前线各军都催饷甚急,人困马乏,军民也都有尽早议和之心……”

袁世凯现在已将北洋军各主要将领的意图摸清,大家只以他袁宫保的马首是瞻,大清的存亡,他们毫不在意。总之现在全军一致、主张共和,愿拥戴袁宫保为大总统。他没理会梁士诒,对面前的一众军人们表了态:

“好了好了,你们都是手握兵权的人,你们决定的事情,我又能有什么办法,就按你们的意图办吧,能给我留点余地就行……”

南京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大总统的消息传到北京,袁世凯立刻紧张起来。这些日子,他在北京正按部就班地推行自己的方略,一则步步逼宫,二则实施议和;一直到孙中山海外归来之前,事态的所有进展,都是按照袁世凯的意愿向前的。应该说,在南方革命军根本无法与袁世凯的北军抗衡的情况下,袁世凯要想赢得战争的胜利,自然不能说稳操胜券,但总体上并不会太困难。但袁世凯却没有急去打垮革命军,而是考虑如何借助这股革命的烽火,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

而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举,在武昌起义之后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其影响之深远,无异于石破天惊。其打击的重点与其说是清廷,还不如说是袁世凯,因为清朝的衰亡已毋庸置疑,不过是取何种形式时间上略有早晚而已。而自己白忙一场,到最后原来只是一个为人作嫁的冤大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