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

第二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再次下诏,举贤良文学,皇帝亲自问策。著名的儒学大师董仲舒参加这次对策。董仲舒是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以治春秋公羊学而著称,在汉景帝时曾担任过博士。他精进好学,据史书记载:“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在这次对策中,董仲舒提出一个极为重要的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这就是后来所说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个观点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同。这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改变,也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又一次对自由思想的遏制。从此,儒学成为西汉的官方之学。虽然汉武帝并没有采取极端的手段,压制其他各家的学术,但儒学作为正统学术思想的地位由此得以奠立。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矣。”可见窦太后之死正是儒学之兴盛的开端。

汉武帝为什么欣赏“独尊儒术”,大力推崇儒学思想呢?这是因为在诸子百家中,儒学思想最有利于专制统治,或者换句话说,容易被统治者所利用。黄老思想崇尚寡欲,清静无为,主张节省财力民力,真正能实行黄老思想的帝王并不多见;墨家思想则有平民化的倾向,扶弱除强,强调社会正义,更多反映下层民众的政治要求,向来不为帝王们所喜欢;法家思想推崇君权,固然迎合帝王所好,但赤裸裸地标榜权力,容易引火烧身,秦帝国的迅速没落就是一例。与上述三家相比,儒家思想既标榜“仁义”,又强调“尊卑”秩序,这就容易为帝王所接受。

这里必须指出的,汉武帝从来不是一个真正儒者。他外表爱好儒学,骨子里则是个法家分子。表面上看,汉武帝排斥法学分子,实则不然。武帝时代最正直的大臣汲黯对皇帝有一句大胆的批评:“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一针见血地剖析了汉武帝伪儒学的本质。汉武帝的统御术,其实说穿了,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儒家的招牌,实在沿用法家的治术,外儒而内法,因而在武帝一朝,酷吏横行,一手遮天,严刑峻法实为汉朝之登峰造极,此后文详之。

武帝时代固然是儒家的春天,但只能说是儒者居高位者多罢了,这些所谓儒者的表现,大多差强人意。

窦太后死后,推崇儒学的田蚡为相。可田蚡是个什么人呢?他是汉武帝的舅舅,皇太后王娡的同母异父弟弟。凭着这一层特殊关系,田蚡在家里建豪宅,侵占大量良田,公然收受贿赂,家里的金玉珠宝、女人、狗马、声乐、玩好,不可胜数。他利用手中职权,独断专行,随意提拔自己的亲信,以至于汉武帝愤怒地说:“你任命完官吏了没有,我也想任命几个。”田蚡却不知收敛,又向皇帝请求将考工官署之地拨给自己,用于建私宅。汉武帝气疯了,狠狠地说:“你干脆把武库也拿去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