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地方诸侯的大叛乱(5)

皇帝派人召晁错上朝,懵然无知的晁错穿着上朝的衣服,却被带到东市,突然一群人将他拉下车,绑赴刑台,宣布其罪状,立即执行死刑。这个自以为深得皇帝信任的人,现在才明白,他是多么微不足道,他为专制者拥有更大的权力而奔走,可是却被抛弃了。皇帝送的最后礼物,是让他死得痛苦不堪。他被处于腰斩,一截两断。几分钟前,他还是朝廷一手遮天的重臣,几分钟后,他已是一刀两断了。当然,皇帝还额外送了一份礼物,只是晁错没有看到,他的妻儿老母兄弟,无论老幼,全部砍头了。

汉景帝感到一阵轻松。

可是反叛者并没有放下武器。在很多人看来,这说明了刘濞的造反是有阴谋的,并不仅仅是因为被削地。可是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政治斗争你死我活,往往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就算七国就此罢兵,能保证朝廷不秋后算账吗?以前朝廷对付异姓诸侯王的手段,大家都心里有数,现在轮到同姓诸侯王,朝廷的话信得过吗?

刘濞不仅不投降,反而以“东帝”自居,公然与汉景帝分廷抗礼。

汉景帝牺牲了晁错,可是颗粒无收,很失败。看来惟一的办法,就是在战场上一决雌雄了。他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遗言,国家有危难时,可以任命周亚夫为统帅。周亚夫被提拔为太尉,即全国军事力量最高长官。这位名将之后,能否续写先父的传奇呢?

周亚夫率三十六名将军东进,对抗吴楚叛军。在出发前,周亚夫对汉景帝说:“楚兵悍勇,难以争锋。请暂时放弃梁国,切断叛军的粮道,如此方可克敌制胜。”汉景帝批准了周亚夫的作战计划。

周亚夫大军抵达荥阳后,梁国正面临吴楚叛军巨大的军事压力,频频向朝廷告急,请求救援。然而周亚夫不为所动,他并没有马上实施救援梁国的作战计划,而是屯兵在昌邑,按兵不动。此时,梁王的告急书如雪片般地传到京城,汉景帝不得不下诏给周亚夫,要求他立即解救梁国之围。

奉行“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原则的周亚夫,拒绝执行汉景帝的命令,仍然坚持自己的战略方针,在昌邑挖深沟垒高墙,坚不出兵救梁。另一方面,周亚夫派轻骑兵部队切断吴、楚叛军的后勤补给线。后勤补给线是战争的生命线,即使吴、楚士兵再骁勇,也不可能饿着肚皮作战。很快,吴、楚联军的粮食供应出现了巨大的困难,饥荒开始蔓延。

梁国在外无援军的情况下艰难地作战。在梁国保卫战中,有两个功不可没的人,一个是老成持重的韩安国,另一个是勇猛善战的张羽。在韩安国与张羽的出色指挥下,力挽狂澜,苦撑危局。

吴王刘濞忧心忡忡,一方面攻梁受挫,另一方面后勤补给线被切断。他决定在粮食断绝之前,挫败周亚夫,以扭转困局。吴楚联军大举进攻周亚夫驻屯的昌邑,周亚夫仍然坚守不出,叛军企图强攻,但每次均被汉军击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进攻频频受阻的情况下,又面临断粮的困境,曾经不可一世的吴军终于露出疲态了,吴王刘濞不得不下令撤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