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地方诸侯的大叛乱(3)

汉景帝不如父亲文帝有深谋远虑,且对吴国确有畏惧之心。他是杀死吴王刘濞亲生儿子的罪魁元凶,虽然现在事过二十年了,可是吴王对他的怨恨心理,从没有消除。在齐国被分割为六个小诸侯后,吴国成为最大的诸侯国,地位举足轻重。晁错估摸到汉景帝与吴王之间的矛盾不可调解,便大肆鼓吹吴王必反。他对汉景帝说:“吴王因为太子事件,称病不朝,开矿山铸钱,煮海水为盐,收罗天下亡命之徒,阴谋作乱。他迟早要反的,削地也是反,不削地也是反;削地,他反得快,祸小;不削地,他反得迟,祸大。”

吴王是否真有谋反的想法,这个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如果汉景帝能够像汉文帝那样,宽容一点,示以恩惠,估计吴王是很难反的。吴王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耐心地等到他去世,吴国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可是在晁错的怂恿下,汉景帝迫不及待地大力削藩了。

吴王刘濞被揪出历史问题:在文帝时假装生病不朝。汉景帝开始现在清算历史问题,削去其国豫章、会稽两郡。这个决定,能不把刘濞逼反吗?吴国总共就三个郡,削去两个,而且这两个郡,一个产铜,一个产盐。现在朝廷突然要翻历史老账,把吴国地盘削掉三分之二,让它成为一个又小又穷的小国。要说历史老账,刘濞跟汉景帝也有一笔老账,杀子之仇要怎么算,你是皇帝,我得罪不得,我蜗居在东南,不问朝廷事,可是这样还不行,朝廷还要苦苦相逼,老子也有是有脸有面的人,斯可忍,孰不可忍呢?

被削地的还不仅是吴国,楚国被削一个郡,赵国被削一个郡,胶西国被削六个县城。打击面太大了,中央政府与地方诸侯的矛盾急剧扩大了。

激愤之中的吴王刘濞再也吞不下这口怨气了,不反不行了。光凭吴国要跟中央政府对抗,那力量是不够的。刘濞率先联络胶西王,告诫他说:“诸侯纷纷被削地,按理说,诸侯并无大罪,恐怕这背后不是只削地这么简单了。”明确说明,朝廷的意图乃是要铲除地方诸侯。

胶西国是汉文帝分割齐国的产物。当年齐国被一分为六,在这六个诸侯王中,胶西王最为骁勇,而且他喜欢带兵打仗,其余五个小诸侯都畏惧他,他实际上是诸齐的领袖。胶西王也是削藩政策的受害者,他被削减六城,所以刘濞派人前来游说,他很爽快地答应,与吴国一同起兵,对抗中央政府。

由于胶西王在诸齐地盘中的影响力,他很快就联络齐、济北、菑川、胶东、济南五个小诸侯,密谋共同发难。不过,有两个小诸侯最终没有加入反叛的行列。一个是齐国,齐王经过反复考虑后,最后决定退出叛乱集团;另一个是济北国,其国王被大臣所劫持,无法出兵。所以诸齐六国,最后参加叛乱的是胶西、菑川、胶东、济南四国。

另外两个参加叛乱的诸侯是楚国与赵国。这两个诸侯国,也都是削藩政策的受害者,楚国被削东海郡、赵国被削河间郡。这样,楚、赵、吴,加上诸齐中的四个诸侯,总计七个国家发动叛乱,因而史称“七国之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