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反也死,不反也死(2)

彭越是非常优秀的将领,他既善于保存实力,又善于攻击敌方的弱点。他频频出击,切断项羽的交通线,使得在前线与刘邦作战的项羽经常陷入粮食供应不上的局面,同时又攻城掠地,取得极大战果。在公元前203年,他攻克睢阳等十七座城池;次年(公元前202年),又攻下昌邑一带二十余城,同时缴获十余万斛的粮食。

彭越在汉楚战争中的贡献,仅次于韩信。

早在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便封彭越为魏相国。随着彭越的战功越来越大,显然他对这个官职是不满意的,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成为诸侯王,拥有自己的地盘。可是忙于打仗的刘邦迟迟没有表态,彭越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了。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算毕其功于一役,发动对项羽的最后一战,亲自率军与项羽的西楚兵团对峙于固陵。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彭越与韩信竟然抗命,拒绝前来会师。很显然,彭越与韩信抱着同样的想法,要出兵,可以,但必须要先封王。迫于军事上的压力,刘邦不得不做出让步,封彭越为王,并划定从睢阳以北到榖城的地界为彭越的领地。彭越这才起兵,参加了歼灭项羽兵团的最后一役。

彭越如愿以偿地被分封为梁王,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将永保荣华富贵。

高帝十年(公元前197年),陈豨起兵反叛。汉高帝御驾亲征,抵达邯郸时,派人传话给彭越,命令他率部参加平定陈豨的叛乱。

彭越不愿意去。自从秦末起兵以来,彭越一直保持其独立性,即便后来归属刘邦,但实际上军队仍然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可是彭越没有明白一件事,如今的制度,早已不是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制,而是中央集权制,在专制的帝王眼中,诸侯王也不过是国家的重臣,并非真正一国之君。

梁王彭越称病不往,为了敷衍皇帝,他象征性地派一名将领率部队前去协助刘邦平定叛乱。在刘邦看来,彭越眼中根本没有皇帝的权威,他大发雷霆,派特使前往梁国,当面斥责彭越的傲慢无礼。

彭越这回总算领教了皇帝的威严。他诚惶诚恐,准备前去见刘邦,亲自谢罪。这时,他的心腹之将扈辄劝道:“大王原本不想去,现在皇帝一斥责就去,恐怕一去不复返了,到时说不定就被逮捕了。”彭越心头一震,可不是吗?当年韩信不就是一去不复返了吗?扈辄又说道:“不如起兵造反!”一向雷厉风行的彭越,在这个问题上,又与韩信犯了同样的毛病,自认为功劳大,而且没有犯严重的过错,他拒绝起兵造反,又不敢像韩信那样前去自投罗网,索性又称病,躲在家里了。

可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与韩信事件如出一辙,有人告密了。告密者是彭越手下的一名官员,他也因为犯了事,彭越准备拿他开刀,便逃到了长安城,向刘邦举报:彭越准备谋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