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大破犬戎
接到犬戎军沿泾河南岸向东南进军的消息,周原城内气氛显得相当紧张。说到犬戎,周人是深恶痛绝的,因为早在公刘时代,周族就屡屡遭受他们的侵扰。
公刘是一位深受族人爱戴的首领。在他的领导下,部落势力越来越强,人口日渐增多,他们居住的地方渐觉拥挤。经过深思熟虑,公刘决心带领族人迁居。
公刘的迁居提议,立即变成了全族人的具体行动。那时族人以游牧为主。他们驱赶着牛羊,用木车装满行装,缓缓向北移动。浩浩荡荡的队伍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今陕西省旬邑一带,找到一片地势平缓、草木茂盛的荒原。公刘眼见此地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说道:"感谢天帝赐给我们这块富饶的土地。就在这里住下吧。"人们已经劳累不堪,闻言立即欢腾起来。他们把携带的食物摊放于地,点起火堆,举行隆重的祭奠,感谢上天对他们的关怀。
夜幕降临了。人们围着熊熊的篝火,一边烧烤食物,一边观赏草原夜景。由于过度疲劳,他们吃罢食物就躺在草地上睡着了。
篝火渐渐稀落,最后完全熄灭。茫茫草原完全被夜幕笼罩着,只有睡眠较少的老人还在倾听帐篷外的风声。这时,他们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嘈杂的喊声。待他们将熟睡的男人唤醒,帐篷外的许多东西已被骤然而至的骑马人抢走了。
原来,这个广袤宽阔的草原并不像公刘想象的那么安静。多年来,这里居住着一个叫犬戎的游牧部落。这个部落人数虽少,男子却个个勇猛剽悍,战斗力很强。他们见到这些不速之客居然在此安营扎寨,所以便乘外来者立足未稳,夜袭营寨,以便把他们赶走。
公刘带领族人吃尽千辛万苦,才找到这个理想之地,哪能轻易放弃?况且,他们只是遭受到一次偷袭,并未与偷袭者正面较量,于是决定要给来犯者一个迎头痛击。
公刘接受了第一夜的教训。白天他让大部分人就地垦荒、种地、盖房,并派出青壮男子侦察附近的敌情。晚上更安排专人巡逻。几天之后,公刘得知戎人虽然强悍,但总数不多,武器不精良,便布置好了伏击之地。
数日后,犬戎果然再次偷袭。他们立即点燃火把,乱箭齐发,把偷袭之敌射得抱头鼠窜。他们还俘虏了不少戎人,夺得一些战马。经过几次交战,公刘完全控制了这片被称做"豳"的地带。
豳地适于农耕,周族因此人丁兴旺。到古公亶父在位时,犬戎眼红周族的财富,又多次出兵掠夺,迫使周族放弃豳地,迁到岐山下的周原。靠着共国、密须国和岐山作为屏障,周人才摆脱掉犬戎之患,并且得以发展壮大。
现在,文王姬昌已建立起两万人的周军,获得四十余诸侯国的拥戴。而犬戎却还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住,消息闭塞,依旧劫掠成性。他们想掠夺周国的财富,于是挥师东进,入侵并占领共国,又逼迫密须国献出大批财富,然后便野心勃勃地向周原进军。
在周人的记忆中,犬戎是一个凶如虎狼的部族。而今犬戎东进的消息传到周原,周文王却不心惊。他厉兵秣马,决心给犬戎以迎头痛击。
这日,探马回报道:"禀大王,这次犬戎东进,有一万人马。占领共国,又扩充两千。他们已兵到鸡鸣山,准备休整数日,然后对周原发动进攻。"
周文王立即召集姜尚、南宫适等商议。恰在此时,犬戎君主派使者送来战表。文王命太子姬发当众宣读。原来是一封要挟信,上写道:"限周国五日内献出美女五百名,军粮一万石,黄金一万两。若违我所需,直取周原,生擒姬昌。"文王听了双眉紧锁。
南宫适在一旁忍耐不住,怒目圆睁道:"这等丑戎,竟然还以为我周国软弱可欺。主公,请拨给我一万人马,打它个丢盔弃甲。"
姬发把战表交还文王,望着南宫适说:"当然得给它迎头痛击。但是,如何才能全歼犬戎之军呢?"
姜尚看看众人,将画在木板上的地图摆到大家面前,胸有成竹地说道:"戎君口气狂妄,证明他并不了解周军实力,这正是上天助周。两国交兵,既是斗勇,也要斗智。为此,我们既要减少损失,又要全歼戎军。"
文王问:"那么,如何出兵?"
众人都屏声静气,聆听姜尚的军事部署。
姜尚道:"为智破犬戎起见,我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太子和公子高率精兵五千,悄悄度过岐山,在大道选择隘口设伏;二路则由南宫适率领,我随南宫将军而行,直取鸡鸣山。我二人利用优势战胜敌军,然后步步紧逼,犬戎残余人马必将落入太子的埋伏而被全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