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度的责任感(2)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妈妈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学校大扫除的时候别去擦玻璃,很危险的。”

“别跟隔壁的小阳阳一块玩了,他父母整天大吃大喝,还赌博,他家的孩子也好不到哪去。”

“晚上放学后早点上楼,别总是听楼下的老爷爷们讲故事了,你不嫌他们脏呀!”

如果父母总是这样教育孩子,那孩子不但不会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而且也很难有责任感。试想,一个在劳动中偷懒的孩子怎么会有集体荣誉感?一个嫌老人脏的孩子怎么会搀扶老人过马路?

如果妈妈从小就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要体谅别人,要多给无助的人提供帮助,不定哪一天,当你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时,放学回家的孩子就会从门口探进头来问:“妈妈,需要我洗菜吗?有垃圾要倒吗?”那时,你心里肯定比吃了蜜还甜。

方法二: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就要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纠正他的不良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生活上,妈妈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就应该自己去做。如妈妈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洗小手绢、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打扫房间。另外,妈妈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妈妈可以规定,周末刷碗的工作由孩子负责,并从头到尾引导孩子把厨房打扫干净,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在学习上,妈妈一开始就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并不是为家长学,而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因此,在孩子做作业时,妈妈没有必要一直在孩子旁边陪着,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方法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为其负责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走路摔倒了,趴在地上哭,这时妈妈会急忙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并对孩子说:“这路真坏,把我们家宝宝绊倒了,妈妈打它。”说着向地面用劲踢两脚,孩子看了,又笑了起来。

看上去,妈妈当即把孩子哄住了,但却给了孩子一个暗示:跌倒了怪路,孩子完全没有责任。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思维惯性:凡有错误都怪别人,自己完全没有错。这样的孩子做事往往会推卸自己的责任。因此,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妈妈首先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然后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小新不小心把同桌的文具盒弄坏了,虽然同桌一直说没关系,但小新总觉得心里过意不去,便对妈妈说明了情况。妈妈说:“小新,你是个好孩子,妈妈鼓励你给同桌买一个新文具盒,妈妈也会帮你。但是,你必须明白,弄坏同学的文具盒是你自己的责任,你也必须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买文具盒的钱妈妈先帮你出,但是妈妈会从你的零花钱里一月扣两元,直到把买文具盒的钱扣完为止,你愿意吗?”小新点头同意了。

每一个妈妈都不会缺少买文具盒的钱,但是,小新妈妈的做法不但让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让孩子通过行动弥补了自己的错误,从而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尽管你很小,但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方法四:给孩子表现“责任”的机会

7岁的磊磊出门从来不用妈妈费心,磊磊妈妈从来不会像别的妈妈一样冲着顽皮的孩子大喊:“慢点,看车!”有时,反倒是小磊磊像小大人一样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领着你”,生怕妈妈迷路和发生危险的样子;每次妈妈带磊磊去逛超市时,磊磊都会为妈妈拿购物篮,出来时还会帮妈妈拎东西。

看着磊磊小小年纪就这样有责任感,邻居们就问磊磊妈妈:“你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这时,磊磊妈妈就会很自豪地说:“我总会在小磊磊面前‘示弱’,每次出门的时候,我会告诉他:‘妈妈不认识回来的路,你回来时要给妈妈带路呀’;去购物时,我就会对他说:‘妈妈力气很小,拿不动了’,他就会主动过来帮忙……每次回到家后,我都会向他的爸爸大大夸奖一番:‘咱们家磊磊表现真不错,现在都是大男子汉了’,现在我们母子俩在一起,他就像一个小绅士一样照顾我。”

有时,妈妈在孩子面前就应该表现得“弱”一点,给孩子一些表现自己“责任”的机会,当孩子的表现真的很不错时,妈妈要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当孩子得到肯定和受到表扬时就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便会增强成功感和自豪感,养成一直负责到底的好习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