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亲子沟通的技巧(3)

◎不要带着负面情绪去命令孩子

如果妈妈大嚷大叫着去命令孩子;

如果妈妈一边大发雷霆,一边去命令孩子;

如果妈妈在命令孩子时表现出了失望的表情;

如果妈妈在命令孩子时采用了威胁的语气;

……

以上几种情况都会使命令的力量自动消失,因为妈妈所表现出来的这些负面情绪会把命令变成一种粗鲁的强制行为,妈妈的权威也会在这种粗鲁的强制行为中一点点消失。也许,在这些情况下,妈妈的情绪使孩子表现出了顺从的行为,但这绝对会加重孩子的不合作意愿,而且使孩子越来越不愿意与妈妈沟通。

如果妈妈在命令孩子时,并没有表现出负面情绪,那命令的威力就会增加。以下用图画对比的方式来表述这一观点。

有时,当妈妈带着负面情绪去命令孩子,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没有达到妈妈的期望,或者在某个方面做得不够好。他们会觉得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自己很失败。

有时,孩子不想受妈妈负面情绪的操纵,便会拒绝与妈妈沟通,拒绝与妈妈合作,以此来表示对妈妈的反抗。

当然,妈妈与孩子最失败的交流方式之一就是愤怒地吼叫了。吼叫会使孩子失去接受指导的欲望,它是最软弱的命令方式,因为它削弱了妈妈作为主导者的地位。

很多妈妈都简单地认为,仅仅靠提高音量就可以让孩子屈服。但实际上,妈妈的吼叫是向孩子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你没有在听我讲话。”当妈妈对孩子传达的信息多了,孩子真的就不会再听妈妈讲话了。所以,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可笑的场面:当妈妈冲着孩子大声吼叫时,孩子却转过身去,并表现出一副充耳不闻的样子。

不可否认,每位妈妈都有情绪失控并命令孩子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妈妈们也不要认为自己犯了不可弥补的错误。其实这时,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可以弥补这个过失——那就是向孩子道歉。

例如,妈妈可以这样说:

* “我不应该冲你发脾气,这不是交流的好办法。我向你道歉,希望你原谅我。”

* “刚才对你生气,我道歉。我需要你的合作,但不是故意对你生气的。我生气不是因为你的错。”

◎命令但不解释

除了在命令孩子时带有很强的负面情绪之外,妈妈在命令孩子时还会常犯这样一个错误——企图用解释来证明自己命令的正确性。如果孩子不停地问“为什么”,妈妈不厌其烦地为孩子解释,妈妈与孩子很快就陷入一个漫长的争论之中。

其实,只要妈妈给孩子作出解释,那就等于自己放弃了命令。因为只有面对理性的成年人时,解释才会起到沟通的效果。一般来说,10岁以下的孩子还没有理性思维的能力,他们没有能力理解对与错,分清好与坏,所以他们需要妈妈用命令来指导他们的行为。如果妈妈试图通过解释让孩子使孩子合作,往往就等于是在做无用功,而且有时还使孩子厌烦,从而达不到与孩子沟通的目的。

有时,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常常把妈妈逼到失望的极限。例如:他们会故意向妈妈的命令挑战,不停地问妈妈“为什么”,但妈妈每回答一次,妈妈的权威就会削弱一点,妈妈再与孩子沟通起来就越困难。

一位妈妈曾这样讲述过她与女儿沟通的全过程:

妈妈:你不可以欺负妹妹。

女儿:为什么?

妈妈:因为妹妹比你小。

女儿:可是,我也比你小,你还常常欺负我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