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们常常会为孩子的一些“古怪”行为担心,如孩子会莫名其妙地哭泣、恐惧、乱发脾气、愤怒……其实,孩子每一个“古怪”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可能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也可能是在呼唤妈妈的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这个时候,妈妈的倾听将是对孩子最好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妈妈常常会忽视倾听,她们甚至会认为,只要道理给孩子讲明白,根本没有必要听孩子的“狡辩”。殊不知,只有孩子的倾诉得到妈妈的认同后,他才会接受妈妈所讲的那些大道理;如果他的倾诉得不到妈妈的认同,他就会关闭自己的耳朵和心门,任何正确的道理他都听不进去。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对他的沟通就属于无效沟通。
反例:
孩子放学回家后对妈妈说:“妈妈,我明天不想去上学了,我不喜欢老师!”
妈妈看都不看孩子一眼,一边做家务一边说:“你在学校是不是又不乖了?又惹老师生气了?”
孩子:“你总是向着老师说话!”
正例:
孩子放学回家后对妈妈说:“妈妈,我明天不想去上学了,我不喜欢老师!”
妈妈放下手中的家务,蹲下来认真地对孩子说:“老师让你这样生气了,你今天过得肯定不愉快?”
孩子:“是呀,就是因为我没背好课文,老师就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我。”
孩子想了想,接着说:“不过也怪我没有认真学习……”
在反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做妈妈的不仅没有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而且只知道一味地批评孩子,所以孩子的坏情绪越来越多,并且孩子的坏情绪由专门针对老师转向了针对妈妈。这时,妈妈再询问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肯定会紧闭心门,没有一点想与妈妈沟通的欲望。久而久之,亲子之间便会产生沟通的障碍。
但在正例中,妈妈与孩子沟通的姿态就大不相同了,她不仅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话说,而且认同了孩子的情绪。看到妈妈如此重视自己,孩子的坏情绪会减少很多。当然,因为坏情绪的消失,孩子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同样是孩子不想去上学,妈妈不同的倾听态度,或者说妈妈对孩子沟通的姿态不同,便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由此可见,积极地、全神贯注地倾听,是妈妈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
孩子是一个成长中的人,他每时每刻都可能遇到困难,随时都可能遇到迷茫费解的问题,并且他们的情绪非常容易受到干扰,一会儿哭得伤心欲绝,一会儿又笑得阳光灿烂。他们在内心深处极其渴望有人能理解他们的感受。所以这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评论家、指导者,而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妈妈们也应该明白,倾听孩子的目的,不是看孩子说的东西对与错,而是用“倾听”的动作来给孩子支持和理解;通过倾听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到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孤独,妈妈的支持永远是他们心灵的归宿。
那么,妈妈应该如何积极地倾听孩子呢?
1.全神贯注地倾听——“停、看、听”
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妈妈全神贯注地倾听有利于抚慰孩子的负面情绪。从沟通方面讲,全神贯注地倾听又属于一种正确的沟通姿态,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只有妈妈与孩子沟通的姿态正确了,孩子才有可能听话,才有可能愉快地与妈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