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妈妈与孩子沟通的态度

当孩子的某些行为确实让妈妈感到很生气或很难堪时,做妈妈的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

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强调孩子的错误行为,一种是客观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这两种沟通方式。

1.强调孩子错误的行为 (×)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吃完饭要把自己的碗筷洗干净,你就是不听,你也真够懒的。”

“放学后早点回家,我跟你说了不下十次了,难道你没长耳朵吗?”

“把电视关小一点声音,难道你没看到我正在打电话吗?你这孩子也太不懂事了!”

……

相信每一位做妈妈的对这些话都不陌生,为了纠正孩子的坏毛病,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妈妈们似乎每天都在对孩子进行这样的沟通。

但这样的沟通有效果吗?孩子听了这些话会乖乖地与妈妈合作吗?

有经验的妈妈肯定会马上给出坚定的答案:不会!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其实,问题就出在妈妈与孩子的沟通态度上,妈妈所表达的这些信息基本上都隐含了“贬损”孩子的意思,代表了责备或辱骂,它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进而引起他们故意反抗妈妈的行为。因此,妈妈对孩子的这种沟通不仅是无效的沟通,而且是能够引起亲子之间冲突的沟通。

那么,面对孩子的这些错误行为,什么样的沟通才是有效沟通呢?我们来看下面一组图画的对比:

在图画1中,妈妈一直在强调孩子的错误行为,并且给孩子贴上“懒惰”的标签。孩子当然会对这种沟通方式很反感,但又不得不服从妈妈的权威,所以他只得用打碎花盆的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反抗。

而在图画2中,妈妈告诉了孩子她的真实感受——她为孩子的不听话而感到难过。在没有责骂孩子的情况下,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体会到了妈妈对他的尊重,所以他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妈妈交待的事情做好。

妈妈“强调孩子错误行为”的沟通方式,常常带有“贬损”孩子的意味,即使妈妈没有这样的本意,这样的信息听到孩子的耳朵里通常是“责骂”和“批评”,因此这些信息会让孩子产生气愤、受伤、不安或自己没有价值等感觉。有时孩子甚至还会错误地认为,妈妈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她“不爱我”、“不关心我”了。如果孩子长期受这种心理的影响,妈妈与孩子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更是难上加难了。

2.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

妈妈“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沟通方式,意即:只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即,不是“你让我觉得不愉快”,而是“我觉得很难过”。

同时,这种沟通方式还向孩子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相信你一定会尊重我内心的感受。

下面通过对比,来说明“表达自己真实感受”这种沟通方式的有效性。

在图画2中我们可以看出,妈妈没有命令或要求孩子去做什么,但妈妈通过“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让孩子了解到了自身的责任,从而明白了自己应该去做什么。

为什么妈妈仅仅用“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沟通方式,就能达到教育孩子的效果呢?因为这种沟通方式只是强调妈妈对孩子“行为”的感受,而并非对孩子“个人”的感受。例如,是“孩子的外套放在沙发上”这件事令妈妈很不舒服,而不是“孩子”令妈妈很不舒服。

“表达自己真实感受”的沟通方式,只是客观地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是明确地告诉孩子,“要怎样去做”、“应该怎样去做”,这同时也是妈妈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

当然,如果妈妈养成了用这种方式与孩子沟通的习惯,那孩子也一定会养成反省自我的好习惯,与此同时,孩子的责任感也会在这样的沟通中一点点加强。

那么,妈妈们应该如何运用“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感觉”这种沟通方式呢?其实,这种沟通方式是有一定的模式的,为了尽快掌握这种沟通方式,妈妈可依据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

正确的做法:妈妈对孩子说:“我发现这两天你没有喂小狗吃东西。”

错误的做法:妈妈:“当初你要养这只小狗,并答应我要喂它,可现在……你一点都不负责任。”

注解:应客观地描述行为本身,而非指责行为当事人。

步骤二:

正确的做法:妈妈对孩子说:“我感到很难过。”

错误的做法:妈妈:“你(你的行为)让我很难过。”

注解:应客观地描述自己情绪的变化,而不是强调是孩子或孩子的行为让自己的情绪发生了变化。

步骤三:

正确的做法:妈妈:“因为我必须在忙家务时去照顾它。”

错误的做法:妈妈:“你必须因此而负责。”

注解:应客观地陈述后果,而不是追究孩子的责任。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这种沟通方式的简单模式:

*“我发现……,我觉得……,因为……。”(例如,“我发现这两天你没有喂小狗吃东西,我觉得很难过,因为我必须在忙家务时去照顾它。”)

当然,这种沟通的模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前后顺序可以视情况而加以调整。如果妈妈想强调自己情绪的变化,可将情绪放在前面。如孩子是全家最后一个出门的,但他却忘记了把门锁上,这时妈妈就可以这样说:“我非常担心,因为大门没锁,很有可能被小偷偷东西的。

从“强调孩子错误的行为”和“客观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两种沟通方式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这两种沟通方式分别代表了妈妈的两种态度。前者强调孩子的错误,重点在指责、批评孩子,如“你总是不听我的话……”“你忘了喂小狗……”“你总是很懒……”等,所以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反抗,从而使亲子之间的沟通无法进行。

后者则不同,后者尊重孩子,强调妈妈自身的感受,如“我很难过……”“我很伤心……”“我很不舒服……”等,留给孩子足够的自尊,同时也留给孩子反思的时间和机会,所以孩子会很轻易就接受妈妈的这种沟通方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