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推割草机的女孩(14)

亚利桑那号纪念馆横跨葬身于水底的“亚利桑那号”舰两侧,与水中的战舰构成一个十字架。纪念堂呈乳白色,建于1962年。其形状像棺木,也像被炸掉了所有桅杆的战舰。明远和艾伦一前一后下了快艇来到纪念堂,海水中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舰体。猛然间,一个白色晶莹透亮的气泡,从水中冒出,它潺潺游动,浮到水面后破碎,一圈五彩斑斓的油滴便扩散开来。明远问:“这难道是60年前的油?”艾伦回答是。“亚利桑那号”残骸依然渗出滴滴燃油,被称为“亚利桑那之泪”。

艾伦第一次来珍珠港是跟詹妮弗一起,见到渗出的油滴感叹不已。就在亚利桑那号纪念馆里,给詹妮弗讲起了奶奶的故事。詹妮弗根据奶奶和爷爷当年在中国参加抗日战争的经历,写成了第二部小说《刀光映射的爱情》。书中讲述当年爱国华侨青年,响应国民政府号召,回到中国参加抗战,他们忍受物质条件的贫乏,不畏艰险,在战争中相爱,在战争中成长,甚至献出生命。

明远说:“没想到你奶奶还是抗日英雄。”艾伦说:“奶奶实际上不是亲奶奶,爷爷也不是亲爷爷。亲爷爷奶奶在南京被日军杀害了。”

奶奶是出生在日本的华侨,16岁时跟随父母离开日本侨居新加坡。她的日语、英语均超过她的汉语水平,而日语说得跟日本人一模一样。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派人到海外宣传抗日,鼓励爱国华侨回到中国。那时中国的外语人才短缺。奶奶的日语水平极其难得,毅然告别父母,同新加坡的另一个华侨女孩回到中国。

奶奶一行刚到内地,见到处残垣断壁,满目凄凉,物品匮乏,让人难以想象。即使条件恶劣,也丝毫没有动摇他们打败日本侵略军的信念。奶奶到了南京,她的工作就是对日军喊话以及英文、日语的翻译。日军一路南下,奶奶所在机关准备撤离。离开南京时,到处一片混乱,奶奶因为救一个走散了的小女孩,与机关失去了联系。第二天,南京沦陷了。

奶奶领着女孩先是躲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后来跟许多平民一起被日军赶到一个学校的操场上。一个留小胡子的军官嫌大家走得太慢,随便抓了一个男人开了一枪,那男人应声倒地,鲜血溅到旁边一个六七岁的男孩身上、脸上,男孩吓得往圈外跑,日军官刚要开枪,奶奶用日语大喊着:“我的孩子!我的孩子!”领着小女孩,从人群中冲出来。军官停下了,回头望着这个从说话到举止都是地道日本人的奶奶问:“日本人?”奶奶连声说:“是,是。”军官一扭头,示意男孩到“母亲”身边。奶奶领着两个孩子,刚要走出被困的人群,忽然灵机一动,大喊:“我的丈夫!”抓着一个戴眼镜的男人,领他们走出人群时,突然想起应该救出男孩的父母,就抱起男孩喊:“孩子的大伯!孩子的大伯!”男孩的父母明白了,正要从人群中走出,军官厉声说:“堂堂日本人嫁支那人,本来就该杀。躲开,不然开枪了!”奶奶毫不理会,直向前冲,要接应男孩的父母。这时枪响了,被奶奶救出来的“孩子父亲”冲上去把奶奶撞到,自己肩膀却中了一枪。这人就是爷爷。

枪声大作,几百号手无寸铁的平民惨遭杀害,其中就有男孩的亲生父母。被救出的男孩就是父亲。

此后的日子里,姓氏各异的“一家人”从南京逃到重庆,找到了奶奶工作的机关。爷爷后来也在情报部门做英语翻译。爷爷其实出生在香港,也是响应号召报效祖国,只是他到得晚,找到南京时,机关已撤离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