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演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学(14)

这时,我暗自庆幸,庆幸孩子打碎花瓶那天,我没有冲孩子发脾气,并且运用了正确的教育方式。

其实,家长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做错事,批评和惩罚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很少有家长会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感受,更没有考虑到这种教育方式是否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在这方面,上述事例中的那位家长做得十分到位,看到孩子把花瓶打碎,她不但没有惩罚孩子,还去安慰孩子。其实,这位家长运用的是一种心理效应——自己人效应,即家长用自己小时候的相同经历,把孩子与自己视为一体,缩短了与孩子的心理距离,使孩子把自己当作“自己人”,当成知心朋友。这样孩子很容易就会接受家长的教育,从而改正自己的行为了。利用自己人效应,让孩子把家长当成“自己人”,是家长与孩子做朋友的重要方法之一。

所以,要想轻松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就要让孩子把自己当成“自己人”,当作知心朋友。这样,在了解孩子内心想法的前提下,教育就变成很简单的事情了。

那么,家长如何让孩子把自己当成“自己人”呢?家长如何才能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呢?

方法一:尊重孩子——发言权效应

“小孩子也需要尊重吗?”很多家长对这个问题都存有疑问。

是的,从出生之日起,孩子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就需要他人的尊重,一旦他们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便会用不同于成人的方式表达出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对一个看似不懂事的婴儿说“你真丑”,虽然他不会说话,但他会立刻用哭来回应你。当然,在孩子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情况下,家长对他的任何教育也都将成为无效教育。所以,尊重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呢?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孩子。因此,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便是家长尊重孩子的一种方法。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发言权效应。任何一个人,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如果他所在的组织给予他发言的机会,他自己便会产生被重视、被关注的心理。

但在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懂得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所以,家长就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

一位家长讲述了一件发生在她与孩子之间的事情: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我陪刚上一年级的儿子在家做作业。儿子写了一会儿,拿着他的算术本来到我的面前,对我说:“妈妈,我这道题不会做,你来教教我吧!”

我看那是一道很简单的算术题,便很耐心地对儿子说:“你再仔细想一想,凭你聪明的小脑袋瓜,一定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的。”

没想到我这句话刚一落地,儿子就大哭起来,而且哭得很伤心,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样。

我心想,这个小家伙肯定有委屈,让他在心里憋着不好,干脆让他哭个够吧。看他哭声渐渐小了,我走过去很温柔地对他说:“告诉妈妈,你是哪里不舒服,还是有什么委屈,你说出来,看妈妈能不能帮你?”

听我这么说,儿子的哭声止住了,断断续续地跟我说了一大堆问题:“你们以为读书好玩吗?在幼儿园里,口渴了自己可以起来倒水喝,在学校上课时老师是不准喝水的,下课了又找不到能喝的水;还有,在幼儿园里,不高兴了,老师会来问你哪儿不舒服,还可以打电话给妈妈,而在学校里,老师说上课不准动;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可以有东西吃,可以做游戏,在学校上课就没有东西吃,也没有游戏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