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第十二章在火焰般的旗帜下(2)

我们组织自由运动大同盟,竖决为自由而斗争。感受不自由痛苦的人们团结起来,团结到自由运动大同盟旗帜下之来共同奋斗。正如鲁迅所预料的,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终于因为鲜明的政治色彩遭到了野蛮的压迫。国民党反动政府通缉所有的发起人,鲁迅被宣布为"堕落文人"。反动派声言要捕杀发起人,刀光剑影又一次在鲁迅眼前闪动,他只好离家避难,暂时寄寓在内山完造家里的假三层楼上。每隔三两天,许广平就会抱着海婴去探望一次,这时小海婴已经半岁了,长得胖胖的,活泼可爱,鲁迅见了真是高兴。

尽管生活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中,鲁迅的心境却是充实的。他斗志不减,依然日夜不辍地译书撰文。他清醒地意识到,这次参加政治团体的行动,是在向社会表明:他的政治归宿在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事业,他已公开地站到中国共产党这面火焰般的鲜红旗帜下。

伟大的鲁迅具有高尚的政治操守,他一旦选择自己的政治信仰,便无比坚贞。他怀着圣洁的情感忠实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决不在危险中退却。当有人劝鲁迅发表声明退出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时,他坚定地说:"我用硬功对付,决不声明"。直到他逝世前不久,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通过鲁迅以前的一个学生写信给鲁迅,打算取消对他的通缉令,希望预先得到他的"谅解",妄图以此软化鲁迅。鲁迅却蔑视这种诱惑,断然地回答说:"我的余命已经不长,所以,至少通缉令这东西是不妨仍旧让它去的。"

这一年2月,鲁迅在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之后,还参加筹备党领导下的另一个重要文艺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在左联成立之前的1929年下半年,创造社的一部分同志已经意识到攻击鲁迅的错误,开始对鲁迅表示尊重。这一年秋季,当时的地下党也感到必须调解鲁迅与创造社的争论,以共同对付还很庞大的敌人。于是,江苏省委宣传部的负责人李富春找了阳翰笙,中宣部干事、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潘汉年找了冯雪峰,开始研究解决这一问题。

李富春对阳翰笙说,创造社、太阳社和鲁迅展开论战,这样做是不正确的,现在应该集中火力,把矛头对准国民党。鲁迅是五四以来很进步的老前辈,在青年中影响很大,他是先进的思想家。你们应该争取他,团结他。如果他与我们共产党合作,那力量就更大了。李富春还说,中央也有这个意见,认为批评鲁迅,从原则上讲是不正确的,应该争取团结鲁迅。阳翰笙当时马上表示:"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

这之后不久,上海地下党组织就在北四川路内山书店斜对角的"公啡"咖啡馆,召开了有阿英、夏衍、柔石、冯乃超、冯雪峰等人参加的会议,传达李富春的意见。与会同志同意党的决定,有人还作了自我批评。当天,便决定派冯乃超、夏衍、柔石、冯雪峰去找鲁迅,向鲁迅表示争端的主要责任在创造社、太阳社方面,并说明党过问了这件事。这之后,党中央又希望,创造社、太阳社和鲁迅及在鲁迅影响下的作家联合起来,以这三方面为基础,成立一个革命团体。潘汉年把这个意见告诉冯雪峰,让他与鲁迅商量,说团体名称暂拟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否妥当,"左翼"两字用不用,也都取决于鲁迅,如果鲁迅不同意用这两个字,那就不用。

鲁迅听说要成立这么一个团体,非常高兴,欣然表示赞成。对于"左翼"二字,他想了想,也觉得还是用的好,这样比较明确,旗帜可以鲜明一些。

这之前,原先创造社一些同志到鲁迅家里,去研究成立左联事宜的时候,鲁迅也是非常高兴地以战友和同志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倾心而谈,善意而坦率地批评他们的主观主义,鲁迅含蓄地对他们讲了两个故事:

一个是"金扁担"的故事:有个农民每天挑水。一天,他突然想起皇帝用什么挑水呢?自己接着回答:一定用"金扁担"。

一个是"柿饼"的故事:一个农妇,一天清晨醒来,想到皇后娘娘是怎样享福的,她想,皇后娘娘一醒过来,一定就叫:大姐,拿一个柿饼来吃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