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志愿
说到教会,吴宇森忘不了那段饮奶水的日子。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穷孩子要吃一顿饱饭,是件奢侈的事。天天以学校为家的吴宇森,每天上学第一件事,就是喝一杯用救济奶粉混着薯粉煮成的奶水。一杯下肚,就当吃过了早餐,一直要挨到晌午,才有东西吃,但那杯奶水,就成了吴宇森成长中最美味的回忆。
那年代,教会与学校照顾穷学生,真是无微不至的。为了顾存他们的尊严,牧师与老师不会直接帮助他们,却会请这些同学帮忙做点小事,然后付他们一点报酬,让他们可以像其他孩子那样,有一点自己的零用钱。
吴宇森除了因为写得一手好字而获得帮助牧师抄写讲义的优差之外,他也跟其他贫苦同学一样,为学校做杂工,比如打扫校舍、除草栽花之类,赚取三四元的津贴。储起了,就跟同学去看一场公余场。而晚上九时半那一场,还是要看的。
教会与学校,对吴宇森来说,是比家更温暖的“家”。所以,吴宇森少立大志,长大了要当个牧师,为基督宣道。当然,没多少个“我的志愿”最后会梦想成真的,吴宇森终究也敌不过电影的魔力,结果成了另类“上帝的信差”。就这样,当今世上少了个默默传道的吴牧师,却多了个遐迩驰名的吴导演。
一九六三年六月一日,香港当局宣布,香港因水荒严重,实行每四天供水一次,全港供水四小时。全港家庭被迫总动员,在烈日当空下排队轮候取水。由于取水时间短促,气氛极其紧张,以致纠纷迭生,争执不已,甚至闹出血案。
那时候,石硖尾徙置区那个壮观的水桶阵中,少不了吴宇森的影子。
“我经常拿着两个水桶去轮水,四日才供水四小时,回想起来也真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