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也许不是词汇使我们发怒,而是它的语调,语调能够使意思发生180度的转变。 含义变化
不要做首先尝鲜的人
也不要做最后弃旧的人。
——亚历山大·蒲柏
词语含义是变化的。为了保持思维的敏捷,我们必须跟上这些变化。显然我们并不希望把我们的汽车看成是马车、把语言编程师看成是打字员、把一个幸福的人看成同性恋、把玫瑰的香气认为是臭气。甚至圣经也是变化的:在1990年,詹姆斯国王版圣经在其重新修订的标准版本发生了变化:把“What is man that thou art mindful of him?”改成了“What are human beings that you are mindful of them?” (Psalms )。“ Irregardless(不顾)”语法学家的意见,anxious(以前指“焦急的”)现在意思可能是“容易的”;aggravate(以前是指“使得更加严重”)现在意思可能是“使发怒”;intrigue(以前是指“密谋”)现在意思可能是“有兴趣”。在决定何时变化的时候,亚历山大·蒲柏的建议是可信的:不要做第一人,也不要做最后一位。但是如果我们具有深层次的语言知识,一所“dilapidated shack(破旧的小屋)”会使我们迷惑,因为“dilapidated”是“石头跌落的” 意思;一则宣传山地自行车具有“可解剖的座位”的广告同样会刺激我们对于语言的深层次感知,因为其意思是“可切割的座位”,然而很少人会被这种更深层次的意思所干扰。总之,这种新出现的意思也许在闲谈交流中会被人们快速地采纳,而在正式场合也许被人们更严谨地使用,但是当新意思被大多数有学问的演讲者所使用的时候,这时候我们普通人也会使用了。在所有的变化词义的使用中,我们需要明智地决定出何时弃用旧含义而使用新含义。
思考:人们过去习惯于在图书馆啃图书,而现在有些人是在网上啃信息,大多数人喜欢在网上冲浪。思考一下隐含在这些隐喻里的语义变化。你是喜欢在网上啃信息还是冲浪?哪一个行为在基础上更深一层?或者你是否喜欢一个不同的隐喻? 语序创造意义
当我们用英语思考的时候,必须仔细地放置词语的位置,因为词语的位置决定着意思。帕斯卡告诉我们:“词语的排列不同,其意思也会不同,而意思排列不同,其效果就会不同,”(Pascal,)。对于帕斯卡所指的法语是如此,但对于英语来说更是如此:英语是依赖词语顺序而产生功用的。一旦我们改变了语序,就改变了意思。对于句子“狗咬人”和“人咬狗”,只有词语位置才会告诉我们谁被咬了。同样, 我们可以根据位置辨认出哪一个是名词、哪一个是形容词,因为形容词通常是位置在先:我们并不使用花黄,而是黄花。对于“sabulous astrachan”即使我们不知道两个单词的意思,也会对其有所了解;我们知道sabulous是修饰名词astrachan的一个形容词(astrachan是一种苹果,而sabulous指的是味道不好)。我们把单词放在什么位置就决定了它指的是什么。如果我们谨慎地使单词和短语各归其位,就可以避免混乱的结构,例如把修饰语和垂悬分词放错位置。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接近清晰的思维。
主导成分:名词和动词
我们最常用的基本语序是简单的一、二、三;主、谓、宾。我们语言和思维中的这些功能性位置是由名词和动词来填充的,这二者即是我们语言的主导成分。如果我们重视思维中的名词和动词,通常就不需要一串形容词来修饰名词或者一串副词来激活动词了。相反,我们可以选择明确的名词和动词;例如我们不说“这位巨大的、多毛的、强壮的、丑陋的人沉重地、有力地在地板上移动,”而可以说“大猩猩雷霆般地穿过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