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九死其犹未悔——诗祖屈原(1)

 

从古到今的中国人有若恒河沙数。可是又有哪一位国人能够引发起一个全民族的乃至国际性的节日,被古往今来的人们所不断思念?

一、千年万世,独领风骚

中国的文学源远流长。殷代的甲骨文,西周的铜铭文,其中都包含着一些带有文学意味的歌谣卜辞。《尚书》等历史散文,《论语》等诸子散文,上古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传说,周代文献中约三分之一是由歌谣韵语写作的《周易》,都与文学作品靠得非常近,但却都不是纯粹的文学作品。

谁来执掌中国文学的开山帅旗呢?迄今为止,大家都一致公认屈原该坐这头一把交椅。

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文学家,屈原将中国文学从民间创作、集体创作乃至无意识的创作,从散文、神话中的泛文学创作,成功地转型为文人创作、个体创作和有意识的文学创作。他从民间文学和古代文化的母体中孕育出来、发育成长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位巨人。

这位文学巨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位大诗人,屈原完全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之祖。

屈原之前也有诗歌。

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中国诞生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当中有许多绝妙好诗,但却都是不著名姓的民间歌谣。有几篇诗歌说是一位叫“尹吉甫”的乐官所作,但那几篇却是缺乏生气的“官样文章”。至为伟大的孔夫子,也就是十分认真地作了些删减编辑的工作。

因此,我们说屈原之前虽有诗歌,但没有正式的诗人。

中国比较正式、相对专业的诗人从屈原始。是他,把古代南北诗歌从短篇制作发展为长篇巨制,把通常的单篇诗歌扩充为系列组诗,把《诗经》中的四言句式变成为六言为主、生动活泼的多元句式。

以屈原的《离骚》为标志,以屈原的诗作为主体,后人将这一时期的楚国文学定名为“楚骚”或者“楚辞”。

成语“独领风骚”中的“风”,本来指以《风》为代表的《诗经》,“骚”则是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后来人们以此来指得风气之先、领潮头之上的卓绝人物,则是从原意中引申出来的意义了。

屈原,又是爱国的代名词。

中国目前最早有文字编年记载的历史年代始于周厉王姬胡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时期,随着地方势力的日益强大,逐渐破落的周王朝有若夕阳西下、气息奄奄,最后就连一点象征性的意义也荡然无存。乃有诸侯各国,逐鹿中原,彼此大战,血流漂杵。遂出乱世英雄,逞强争豪。说客辩士,雄辩滔滔。周游列国,各呈风骚。朝秦暮楚,时改其招。有奶便是娘,无利速相抛。春秋无义战,强权即公理,信然也。

作为这一时期最为著名的爱国英雄,屈原却总是一以贯之地生在楚国,长在楚国,报效于楚国,流放于楚国,自沉于楚国。为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生活,为了以楚国为腹地,进而统一中华民族,屈原殚精绝虑,虽九死而不悔。

正因为有了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爱国精神和统一旗帜,楚人才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推翻秦王朝(前221~前206),建立了威武雄壮、富裕强盛的大汉帝国。

在楚人立汉、定都关中后,爱国英雄屈原便成为最负盛名的前辈作家,以楚辞为代表的南方文学成为主流文学,这就推动了北方文学在不长的时间内迅速楚化。

这种楚化的结果是汉赋作为汉代的标志性文体的登堂入室,成为辉煌壮丽的皇家官方文学。它如汉代五、七言诗的蓬勃兴起,也与楚辞的激发与推动直接相关。

无论在爱国主义风标的建立,抑或在推动新文体的建立方面,屈原的影响都是无与伦比的。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盛赞屈原的创作“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之上”,屈原“逸响微辞,卓绝一世”,这是并无夸饰的评价。

因此,屈原、苏武、岳飞、文天祥等人,成为中国历史上顶天立地的爱国英雄。

屈原的家乡在今天的湖北秭归县,秭归的得名来源于屈原的声望。

传说屈原被流放之前,曾经十分委屈地回到家乡小住。深爱他的姊姊女媭(亦作女须)听说兄弟回家,连忙赶回家乡与屈原团聚。屈原为姐姐的深情所打动,口中不停地喃喃自语道:“姊归,姊归!”

秦与西汉置县时,深为屈原姐弟的情义所感动的家乡人民,一再要求将该县命名为“秭归”,姊秭同音,借以纪念屈原姐弟。官府也最终采纳了老百姓的建议,于是秭归县名一直沿袭到今天。

屈原之死,引发了一个流传久远的盛大节日。

公元前278年初夏的五月初五日,62岁的屈原不忍祖国的蒙难,毅然以身殉国,自沉于长沙东北的汨罗江。

楚国人民和全中国人民都为这位爱国诗人而惋惜,都为之所感动,都在这一天吃粽子、饮雄黄酒,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其象征意义是为了早点赶去将诗人从水中搭救起来。

这一天,便是流传于今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近年来,中国范围内的龙舟节已经在向世界范围内滚动。一些国家的人民已经将纪念这位中国诗人的节日,发展成为如火如荼的水上健身运动。

1953年,去世已经有2231年的屈原,仍然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选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了一些友好国家的隆重纪念。从此,屈原在国际上的声誉愈来愈大。

让我们拨开历史的烟云,在时空的隧道中上溯,从而得以走近屈原,走向这位中国诗歌的开山祖师。

读书导航